前沿科技
-
新機制可測量量子輻射壓力噪聲 大幅提高引力波探測的靈敏度
雖然目前已提出了大量減輕這種量子噪聲的方法,但是要檢驗此類技術還需要付出進一步的努力,因為要在與引力波探測器相關的條件下,研究量子輻射壓力噪聲非常具有挑戰性。因此長期以來
-
美國工程師創造柔性輕質材料 4D打印智能材料能隨溫度改變性質形狀
工程師們創造的這種新“超材料”,經過精心設計,具有自然界中找不到的特性,它們不同尋常甚至違反直覺。以前,超材料的性質和形狀一旦制造出來就不可逆轉,但此次用熱量來調整特性的
-
中國科學家研制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擁有目前二維體系中最高電導率
據介紹,這一發現為材料科學尋找高性能導體提供了一個可行思路。利用這種特殊電子結構,可以在提高電子數量的同時,降低電子散射,從而實現優異的導電特性,這在降低電子器件能耗等方
-
哈勃太空望遠鏡捕獲到名為梅西耶49的明亮星系圖像 距離地球5600萬光年
梅西耶49是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其中有2000億顆恒星。與結構清晰、擁有獨特旋臂的螺旋星系不同,橢圓星系看起來相當光滑,也沒有太多顯著的外形特征。這個名為梅西耶49的星系在1771年被法
-
遠古的導航能力:人類大腦或可感知地球磁場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們閉上眼睛、放松身體,然后對他們周圍的磁場進行調整。在實驗期間,他們利用腦電圖機器,對一類名叫阿爾法波的腦電波進行記錄。科學家知道,一旦大腦接收到某個信號
-
人類未來或可從雙黑洞系統獲取能量 實現無需燃料的星際旅行
在“引力彈弓效應”中,某個天體(如行星或衛星)可以將飛船“投擲”出去并使其加速。1963年,著名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任何體積的飛船都可以利用成對的緊密天體(如白矮星
-
研發藍藻人造葉片系統 可構建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
“可以利用藍藻這兩大特點,在太空極端環境下,把二氧化碳和水還原成人類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和氧氣。”合成生物學實驗室王文教授告訴記者:目前,該實驗室已初步建立了完備、成熟的各種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發射小衛星探測小行星“帕拉斯”
“我們正在開啟新的行星探索時代,廉價探測更有優勢。”“帕拉斯”探測任務的首席研究員約瑟夫·奧魯克表示,小行星帶最適合使用小衛星探測,因為那里有價值的目標太多,我們不能針對
-
天智一號衛星的星上實時智能云檢測及圖像質量判讀在軌試驗取得成功
據介紹,該軟件由在軌模塊和地面模塊結合運算完成。星載平臺上的軟件通過3步判讀并決定傳遞什么樣的數據。在軌模塊,提供一系列顯著性檢測算法,在減少數據量的同時,盡可能地保留圖
-
中歐“微笑計劃”衛星啟動研制 預計2023年底發射
“微笑計劃”中方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研究員表示,“微笑計劃”將聚焦日地聯系,利用創新的軟X射線和紫外成像儀器,首次實現對地球空間大尺度結構的整體成像
-
NASA稱完成Mars 2020首次整機任務測試 后期將開展進一步的火星場景測試
巴頓是ST1測試項目負責人,這是Mars 2020工程團隊首次有機會對航天器主要組件進行測試。在今年1月份的兩周多時間里,巴頓和其他71名Mars 2020任務工程師接管了噴氣推進實驗室航天器組裝設施的
-
18位科學家呼吁:暫停人類生殖細胞系編輯臨床應用,并建立國際監管框架
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Daley則表示:“我并不反對呼吁制定國際監管框架,為科學、道德及社會問題制定標準。但我擔心暫停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比如暫停期限應該持續多久、如何實施,以及
-
神秘宇宙超級氣泡能量為大型強子對撞機100多倍 釋放X射線
美國宇航局表示,這些紫色超級氣泡位于螺旋星系NGC 3079,距離地球6700萬光年。其中較大的超級氣泡的直徑為4900光年,較小的超級氣泡直徑為3600光年。美國宇航局表示,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觀測
-
物理學家進一步證實物質和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隨著宇宙冷卻與膨脹的加劇,大量的正-反粒子又重新彼此結合,湮滅為光子,成為了至今遍布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輻射。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正反粒子的行為出現了些許不同,每十億個正反粒子
-
新一代廣電寬帶芯片組研發成功 填補國內空白
廣電網絡特有的光纖到樓+同軸電纜入戶的布線方式,結合HINOC2 0標準產品的優秀性能,給廣電接入網絡提供了成本遠低于光纖的百兆入戶改造方案。在過去,國內同軸電纜寬帶傳輸采用的是國外
-
研究團隊創新性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的概念 大幅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領導的研究團隊創新性提出鋅碘單液流電池的概念,實現鋅碘單液流中電解液的利用率達到近10
-
首款3D人臉識別票證閘機開啟 有效提高識別率
當前,火車站票證閘機多采用2D人臉識別方案,在光線較暗、人臉角度大等場景存在識別率低、通過率差等情況。與2D技術相比,3D人臉識別技術將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大便利性。它采用主動光方案
-
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設計出使用光即可使物體懸浮并推其移動的新方法
該方法的關鍵是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級結構。這種結構會與光相互作用,通過控制沿物體表面光散射的各向異性,實現對毫米級、厘米級甚至米級尺度物體的自穩定光學操縱。物體在受到
-
工程學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一種能模擬生物細胞集體遷移的機器人
此外,模擬預測在20%粒子失效的情況下,系統仍能繼續運動。而在傳統機器人系統中,單個個體的缺失經常會導致整個系統失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科學家評價認為,這種全新
-
近地小行星中的水或可為未來的火箭提供燃料
該團隊憑借地面望遠鏡對這些小行星的觀測,對太陽系中的水量做了估算。但這些觀測結果有一點棘手之處:地球大氣中的水分會影響對小行星儲水量的測算。因此該團隊采用了另一種略有不同
-
中國正在造12層樓高的水晶球,要逼幽靈粒子現身
53公里很遠,從反應堆來的中微子流會變弱。所以,JUNO與大亞灣探測器相比,靶物質增重一千倍。JUNO的大玻璃球,將浸泡在一個灌有3萬噸純凈水的池里,被鋼架栓牢(以克服3000噸的浮力)。圓柱
-
中國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完成多架次自主飛行驗證
該院研制的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采用中等翼展常規布局形式,主要技術特點包括:在實現高升阻比氣動性能的同時降低無人機飛行控制難度,提高使用維護性能;采用超輕高強復合材料機體結
-
專家稱可發送帶顯微鏡氣球 來尋找金星上的生命痕跡
扎索娃表示,已知的許多地球上的細菌都能夠存活于濃酸溶液中,例如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illory)能存活于人胃的鹽酸中;此外,在火山環境下存活著以硫化物為食的細菌。在實驗室對其光譜的
-
俄美啟動“天狼星”模擬登月試驗 將三男三女與外界隔離
報道指出,但在試驗的關鍵節點,團隊成員會被提醒他們身處宇宙,盡管只是假想的。為此將使用虛擬現實頭盔。在模擬月球表面工作時,會尤其頻繁地用到這種頭盔,這將幫助參與者充分感受
-
“洞察”號聽到火星微震 或由大氣風低頻壓力波引起
盡管“洞察”號尚未探測到火星震,但微震是衡量著陸器地震儀按預期工作的重要指標。近幾十年來,地震學家也逐步轉變了觀念,認為地球上的微震不僅僅只是麻煩,也是一種了解地表之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