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天文學家發現土衛六北極存在的數個液態甲烷湖隨季節和時間更替消失
研究小組認為,這些幽靈湖可能是只有幾英寸深的池塘,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土衛六所經歷的季節周期以及它繞太陽運行時的氣候變化。盡管土衛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可能存在生命的潛
-
科學家稱未來幾十年內“人腦/云接口”領域將出現突破性發展
他解釋稱,這些納米機器人可以在人體血管系統中導航,穿過血液-大腦屏障,并在它們之間或者腦細胞內部精確地自我定位。之后它們通過無線網絡向基于云計算的超級計算機網絡發送編碼信
-
中國科研人員運用大數據預測肺癌淋巴結轉移 準確率進一步提升至85%以上
研究組介紹,針對366名肺癌患者進行的試驗顯示,腫瘤周邊區域的影像特征可以用來預測早期肺癌的淋巴結轉移。綜合腫瘤和腫瘤周邊區域影像特征建立的新模型,預測準確率達到82 5%。將大數
-
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么?科學家或許找到了答案
這正是原初標準鐘工作的原理:通過某種相互作用,重粒子將它頻率固定的振蕩印刻在時空自身的擾動中。如今,大爆炸前的重粒子已經衰變殆盡,但它在大爆炸之前振動的遺跡留在了時空背景
-
當黑洞遇上量子糾纏:掉入黑洞或許也能逃生
賈弗里斯等人的想法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當物體進入蟲洞時,它需要負能量才能從另一側離開。在正常情況下,蟲洞出口的時空形狀使其無法通過。但在理論上,具有負能量的物質可
-
世界首例具有原子精度的全碳電子器件面世
該研究團隊基于廈門大學在富勒烯材料制備的優勢,通過了器件制備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將具有完美二維結構的石墨烯作為電極,而具有獨特電子學性質的富勒烯作為核心單元,克服單個富
-
NASA激進計劃:發射探測器高速撞小行星使其偏離軌道
“DART探測器將借助機載攝像機和先進的自主導航軟件,以約每秒6公里的速度故意撞向這顆小衛星,從而實現動力撞擊,”NASA稱,“這次碰撞將使小衛星在圍繞主天體運行軌道上的速度改變百分
-
全球首例3D打印完整心臟問世 未來有望植入到人體內
在英國,心血管疾病占到人們死亡原因的26%,而且等待心臟手術的患者也特別多。這一醫學突破將能夠減少患者們的手術等待時間,而且能夠拯救全世界數百萬條生命,因為患者們不再需要等待
-
海洋深水基床“3D打印機”下水 將用于深中通道
“一航津平2號”于2018年7月20日開工建造,集基準定位、石料輸送、高精度鋪設整平、質量檢測驗收功能于一體,主船體為箱型“回”字結構,船長98 7米,寬66 3米,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型深6
-
新研究發現:蛀牙可能是免疫系統矯枉過正導致的附加損害
研究一作Yoav Finer表示:“這就像是用大錘來消滅墻上的蒼蠅,當中性粒細胞與入侵者作斗爭時,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實際上,中性粒細胞本身不會造成牙齒的損傷,但在與細菌發生脫鹽作用
-
中國科研團隊研發可實時修復的超級電容器 拉伸應變可達原長的8倍
針對這一難題,科研人員創新性地在單體引發聚合過程中引入動態金屬配位鍵,成功研發了具有優異伸縮性能和光學、電學多重刺激響應修復性能的納米復合水凝膠電極和電解質。通過進一步在
-
月壤8厘米之下均勻分布著水 隕石撞擊可致每年損失多達200噸
研究團隊發現,檢測到的水釋放時間點,大部分都與研究期間發生的29次隕石群撞擊時間重合。通過研究不同規模的隕石群所釋放的水量,團隊確定月壤最上層的8厘米不含水。在此之下的月壤中
-
科研人員發現水中取氫廉價鑰匙 穩定性提高近10倍
可惜的是,在強酸、強氧化性環境中,二氧化釕在高的工作電位下極易被氧化為四氧化釕,從而失去催化活性。最主要原因是二氧化釕中的晶格氧參與了產物氧氣的析出。因此,開發出一種高活
-
研究團隊在世界海洋的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驚現新“吃油”細菌
為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研究小組收集并分析了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微生物樣本,發現了這種新的可降解碳氫化合物的細菌。碳氫化合物是僅由氫原子和碳原子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在很多地方
-
首幅M87星系黑洞照片公布之后 科學家將再聚焦銀河系中心黑洞
這張“照片”是黑洞的第一張真實圖像,或者說是黑洞周圍環境的直接圖像:我們可以看到圍繞黑洞轉動的光線——可能是黑洞周圍的等離子體產生的。這是黑洞照片最重要的一個發現,類似于
-
新研究用DNA分子組裝類生命“軟機器人” 可通過自身新陳代謝為驅動實現自主運動
研究人員還讓不同“軟機器人”展開“賽跑”,由于環境的隨機性,其中一個會最終勝出。他們還在開發能對外界特定刺激(比如光或食物等)做出特定反應的類生命材料。未來這種“類生命系統
-
科學家發明了一臺能夠“預測多個未來”的量子計算機 暫時不能預測彩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Mile Gu指出:“我們在設想未來時,會想象出無數種可能性。隨著時間線不斷向未來延伸,這些可能性的數量也會呈指數級增長。例如,如果我們每分鐘都要從兩個選
-
太空旅行對人體基因變化是暫時的:返回地面后逆轉
雖然這項發現可能會引發人們對太空飛行如何影響人類壽命的猜測,但是這些變化都是短暫的。回到地球不足半年時間,斯科特體內延長的端粒逐漸恢復了正常,而在他返回地球后體內出現更短
-
暗物質究竟是什么?人類暗物質搜尋計劃再次空手而歸
為了搜尋這種由于超輕質暗物質粒子場產生的光線偏振效應,天文學家們查閱了由甚長基線干涉陣列(VLBA)的歷史存檔數據。這是一套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境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由10臺口徑25米
-
嫦娥五號預計于2019年底發射 實現采樣返回任務
據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4月11日表示,嫦娥五號預計于2019年底發射,實現采樣返回任務。月球后續任務正在
-
我國科學家首次證實雙中子星合并可產生磁星
薛永泉等人發現了一個持續約7小時的X射線輻射信號,這個信號來自約66億光年外,各種關鍵觀測數據和理論分析均表明:該信號源于雙中子星合并之后產生的磁星。磁星為磁場特別強的星體,
-
中國太空站建設預熱 將發射多顆衛星
比如目前技術競爭最為激烈的是,低軌數據覆蓋衛星。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全球寬帶上網技術都是通過基站,但是在沙漠中建設基站很難實現,所以現在全球都在競爭的是全球數據覆蓋的移動
-
SpaceX三枚一級火箭全回收 重型獵鷹“完美”發射
那次測試飛行更像是一場現場直播的科幻大片。從前期連續放出的宣傳視頻到后續放出的紀錄短片,可看出馬斯克和 SpaceX 都下了不少功夫,最終賺足了世界的眼球。如今,這支獵鷹重型火箭已
-
重大研究發現!中美學者觀測到來自66億光年外的“磁星之光
中子星是宇宙中最為神奇的天體之一,它幾乎全部由中子組成,具有超高密度和超強磁場等極端物理屬性,是檢驗基本物理規律極佳的天然實驗室。然而,迄今為止,人們對于中子星自身基本屬
-
中國成功研制核電發展“卡脖子”閥門 進一步提升“走出去”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我國在役及在建的所有核電廠中穩壓器先導式安全閥全部依賴進口,國外針對我國核電機組出口項目所需的穩壓器先導式安全閥還施行禁售政策。“華龍一號”穩壓器先導式安全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