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馬斯克公布最新“腦機”Neuralink 可在大腦和計算機之間建立數字鏈接
Neuralink最先關注的醫學治療,例如幫助人們處理大腦和脊髓損傷或先天性缺陷。這項技術可以幫助那些由于脊髓損傷而失去行動或感覺能力的截癱患者,Neuralink在人類身體上的首次應用將是改善
-
嫦娥七號將著陸月球南極 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
中國探月工程在近日還對外發布消息,截至到2020年8月26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 21 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 8 月 25 日突破 600 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 29
-
以色列研發納米衛星小系統 用于接收和處理來自地球的信號
古爾菲爾說,5年多來,他們一直與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的工程師在先進技術開發方面開展密切合作。“阿德利斯-薩姆森”項目是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協作的杰作,它將基礎研究與先進技術相結
-
新研究揭示了一種鋰電池保護層技術 將帶來更高的電池容量和安全性
在解決鋰金屬電池產生鋰枝晶問題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可行性方法,使用納米管薄膜、聲波技術等設計一種保護層,以提高鋰金屬電池的壽命。
-
研究表明利用橘子皮能夠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出大約90%的鋰、鈷、鎳和錳
現在,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于濕法冶金更有效更環保的回收利用技術,而其中的關鍵成分是來自橘子皮。科學家們嘗試用橘皮代替回收過程中的酸和過氧化氫。具體來說,科學家
-
作為長脖子四足食草恐龍 鴨嘴龍骨骼是如何支撐其8000磅的體重?
研究人員詳細掃描了骨骼組織,并結合一種名為“有限元分析”的工程技術,首次對恐龍骨骼結構與運動間關系進行了評估,發現恐龍的骨小梁組織結構與哺乳動物不同。“與哺乳動物和鳥類不
-
俄開發出由改型果膠制成的凝膠修復神經組織的技術
瓦季穆·庫明科稱,在人體中,細胞外空間是一個復雜的分子網絡,是一個主要由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組成的矩陣。神經系統的基質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物理化學特性類似于“果醬”。這與具
-
科學家為水中“產油能手”測基因 有助于人類深入研究其生態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麥可屬是水中的‘產油能手’:每一升麥可屬,每天可產大約86毫克油脂。這次,我們在基因層面也找到了它產油力強的原因。這種藻類的基因組中,與油脂合成代謝相關的基
-
大腦如何判斷危險信號 科學家發現“警戒范圍”
楊星說,自然環境中充斥著各種復雜的感覺線索,動物需要基于這些線索作出判斷。一方面,它們需要快速檢測到逼近的天敵,并采取恰當的防御行為,來確保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們不能
-
新型人造皮膚破解大面積損傷修復難題 再生皮膚上還長出毛囊
皮膚組織形成的過程,也給課題組帶來驚喜。“在實驗中,我們發現了新生組織、肉芽、新生血管,同時傷口也慢慢收縮,這表明皮膚組織修復的過程已經完成。這主要是由于我們形成的纖維蛋
-
SpaceX"拼車"服務獲青睞 或幫兩公司構建微型衛星網
與此同時,美國太空創業公司Swarm正在與德國發射服務商Exolaunch合作,希望12月份搭乘星鏈發射拼車服務將24顆SpaceBee衛星送入軌道。Swarm獲得了FCC的批準,可以建立由150顆衛星構成的互聯網服務
-
新型二維層狀材料家族“添丁” 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
此次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的研究團隊發現,在CVD生長非層狀二維氮化鉬的過程中,引入硅元素可以鈍化其表面懸鍵,制備出一種不存在已知母體材料的全新的二維范德華
-
藍色起源向美國宇航局交付月球著陸器模型 以供工程師和宇航員進行測試
據外媒報道,美國宇航局為National Team的第一階段開發授予了5 79億美元資金。SpaceX從美國宇航局那獲得了1 35億美元資金,用于其“星際飛船”的研發,Dynetics領導的一個團隊從美國宇航局那獲得
-
Microsoft已獲得一項專利技術 可使用替代輸入設備來操縱任何設備
該技術需要觸摸感測設備,計算系統和顯示屏設備。計算系統可以是觸摸感應或顯示器的一部分。根據該報告,此方法應適用于任何大小的設備。觸摸感應表面可以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觸控
-
研究人員用低成本的柔性芯片制造了一個機器學習處理引擎
在最近的項目中,Arm 和 PragmatIC 的團隊與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密切的合作,他們專門開發基于低成本塑料基板的柔性電子鼻傳感器。而這其中,新的硬連接的 ML 引擎就是該合作的結
-
日本開發了連接苯環形成八元環結構的新催化反應
此次開發的三維納米碳合成方法,關鍵在于采用鈀催化劑的新反應。利用該反應可形成由碳構成的八角形結構。含八角形的納米碳一般都是三維結構。此次在形成八角形的同時,連接了作為基質
-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一顆小行星正在“變身”為一顆彗星的過程
研究人員稱,LD2將是首顆我們知道其歷史的彗星,因為我們在其成為彗星之前就已經看過它。它是太陽系“新房客”這一事實,表明它由相對原始的材料組成,這種材料在太陽系的冰凍之地
-
蠶絲硬盤存儲量大穩定性高 有望應用于外太空等極端環境
據科研人員介紹,因為蠶絲蛋白可吸收紅外光,所以能夠利用近場紅外納米光刻技術,將蠶絲蛋白當作光盤,在上面實現數字信息的寫入和讀取。制作蠶絲硬盤的過程有點像“攤大餅”,利用近
-
新方法使量子系統保持運轉的時間比以前延長了1萬倍
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技術有望幫助科學家實現幾乎無法破解的網絡或功能極其強大的計算機等高精尖技術。鑒于此,美國能源部于7月23日發布了未來量子互聯網搭建藍圖。但要實現這些宏偉愿
-
IP網絡遭遇困局 多模態智慧網絡是未來網絡技術與產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全球出現了不少新型網絡技術研究成果,例如云、可重構網絡、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等。但如今的局面是“滿地珍珠但不成項鏈”,所以新型網絡技術急需主線串珠成鏈,進而
-
中國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磁場重聯是一種基本的等離子體物理過程。磁場重聯過程中,磁自由能被快速地釋放而轉化為等離子體動能和熱能,并伴隨著磁場拓撲結構的顯著改變。磁場重聯是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磁
-
中國實現星間激光通信零的突破 打破衛星物聯網星座間信息傳輸的瓶頸
星間激光通信是一種利用激光束作為載波在空間進行圖像、語音、信號等信息傳遞的通信方式,目前已成為全球衛星通信系統發展的關鍵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抗干擾能力強、系統終端體積小
-
NASA火星直升機Ingenuity首次在太空中被啟動并成功充電
“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我們自 7 月 30 日發射以來第一次有機會開啟 Ingenuity,并給它的電子設備進行‘試駕’,”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位于南加州的火星直升機運營負責
-
NASA推遲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不早于10月23日執行發射
此前,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下午15點24分,SpaceX執行了Demo-2任務,該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搭載著兩名美國宇航員和一只恐龍玩偶飛往國際空間站。在那里停留了兩個月后,這兩名宇航員于8月2日乘
-
三星電子成功研發3D晶圓封裝技術 可用于7納米制程
三星的3D IC封裝技術X-Cube,采用硅穿孔科技(through-silicon Via、簡稱TSV),能讓速度和能源效益大幅提升,以協助解決次世代應用嚴苛的表現需求,如5G、人工智能(AI)、高效能運算、行動和穿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