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歐洲航天局正在研究能夠抵擋月球塵埃的新材料
報道指出,為什么這種塵埃的磨蝕能力這么強?這是因為月球上侵蝕作用的速度不及地球。太空中的石塊時不時會撞擊月球表面,形成一個撞擊坑,造成一點位移,但月球上的塵埃不會受到風、
-
NASA哈勃望遠鏡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命名為16 Psyche的天體
單看這些數據似乎沒啥感覺,但重點來了。NASA稱,不同于其它小行星多是巖石和冰層組成,16 Psyche像極了地心,內部全是金屬物質,包括但不限于鐵、鎳等。物質分析并非采樣得到的,而是哈
-
歐空局正在尋找新的材料組合 以制造出更能抵抗月球塵埃破壞性和腐蝕性影響的宇航服
“根據其來源地區的不同,塵埃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化學和磨蝕特性,其精確的特性取決于選定的著陸地點--這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歐空局結構工程師Shumit Das說。“阿波羅”號的一個關
-
SpaceX更換兩臺首次執行商業載人任務火箭的發動機
科尼格斯曼解釋稱,進行油漆處理的供應商顯然沒有完全清除掉所有油漆,多余油漆最終堵塞了梅林發動機上兩個1 6毫米粗的閥門通風孔,這兩臺發動機本應在10月2日為兩級獵鷹9號火箭發射提
-
SpaceX龍飛船第二次載人飛行飛行任務將于下月執行
IT之家了解到,今年 5 月,兩名 NASA 宇航員乘載人龍飛船升空,并在兩個月后重返地球。第二次發射任務一推再推,業界猜測可能跟 Falcon 9 的 Merlin 1D 火箭發動機存在問題有關。
-
澳科研團隊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光子器件相結合 研制出一種新型“光子波前傳感器”
為消除這種“閃爍”現象對觀測的干擾,悉尼大學研究團隊將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的光子器件相結合,研制出一種新型“光子波前傳感器”。它能發現恒星光線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產生
-
新研究:依據不同磁場模型 科學家發現伽馬射線暴偏振機制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博士研究生程康法和副研究員趙曉紅等人計算了50—500keV能段內大尺度衰減磁場和常數磁場下伽馬暴單脈沖內的同步輻射偏振。他們通過比較發現,對于視角小于噴流半張
-
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蔡慶宇與咸陽師范學院博士何東山合作,從惠勒—德威特方程出發,使用德布羅意—玻姆量子軌道理論,給出了帶有量子修正的弗里德曼方程。
-
科學家在飛機上通過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的望遠鏡 首次在月球的陽光照射下發現了水
它的能力使它幾乎能在地球大氣層內所有的水蒸氣之上飛行(能夠觀察到一些被大氣層攔阻不能被地基設備觀察到的紅外波長),并且飛行至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點進行觀測。每周進行3或4晚的飛
-
NASA探測器成功收集小行星"本努"樣本 遠超原本計劃的60克物質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家、此次任務的主要調查員但丁·洛雷塔(Dante Lauretta)說:“我對這次(行動)是成功的非常有信心,探測器收集到了大量的物質。”肯定有“數百克物質,甚至可能更多”
-
SpaceX成功發射第15批星鏈互聯網衛星 入軌衛星總數為895顆
早在2015年1月,SpaceXCEO馬斯克就宣布了衛星互聯網服務計劃,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paceX計劃將約1 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準
-
新方法簡單且成本低廉 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辟了新途徑
研究人員解釋稱,常規方法需要500至1000攝氏度才能將聚烯烴鏈分解成小塊,然后讓它們重組成由氣體、液體和焦炭混合而成的產物,而他們的新催化過程的最佳溫度為300攝氏度附近,反應條件
-
小行星上采樣太多 美國探測器太空“漏石頭”
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探測器首次執行小行星采樣返回任務。任務項目首席科學家丹特·勞雷塔說:“說實話,采樣試驗進行得不可能更好。”但是,由于樣本泄漏,“我們幾乎成了自己成功的受
-
馬斯克想要在火星上建造能夠容納100萬人口的巨型城市
肖特維爾在接受采訪中說,馬斯克創建這家公司的全部目的是建立太空運輸能力,使人類能夠遷移到其他星球。她回憶說:“我記得2002年與馬斯克交流時,他透露了自己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
-
SpaceX取消了第15批星鏈衛星發射任務 下次發射不早于10月24日
早在2015年1月,SpaceXCEO馬斯克就宣布了衛星互聯網服務計劃,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paceX計劃將約1 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準
-
西班牙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個有水存在的星球
這項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周刊上的研究證實了LHS 1140b和另一個伴星——LHS 1140c的存在。研究結果表明,很可能還存在另外兩個伴星。這些星體都圍繞一顆比太陽小五倍的紅矮星旋轉。這
-
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 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
PSMA PET-CT掃描也恰好非常擅于發現唾液腺組織。該腺體在PSMA中也很高。現在,人類有三個已知大唾液腺:一個在舌下,一個在下顎下,還有一個在臉頰后部的下顎的后面。除此之外,咽喉和口腔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恒溫動物 與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有關
古生物學家已經在這些三疊紀幸存者身上發現隔膜和胡須,這是它們變成恒溫動物的證據。哺乳動物祖先從三疊紀開始就有毛發的證據曾被懷疑了很長時間,但最近,恐龍和鳥類祖先羽毛早期起
-
俄利用廉價原料開發出用于墻壁和建筑外墻的高質量建筑陶瓷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基日涅爾科學教育中心達吉雅娜·瓦卡洛娃教授表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研究如何減少黏土在可塑濃度狀態下的水分含量,以及在干燥過程中創造一種有助于形成抗裂陶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云南暴魚” 為世界最古老疣齒魚科魚類
疣齒魚科是三疊紀體型最大的一類肉食性基干新鰭魚類,過去以疣齒魚屬為代表,生活在歐洲和華南中、晚三疊世海洋環境,體長可達65厘米。新發現的云南暴魚是疣齒魚的近親,目前只在云南
-
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
坎皮納斯大學研究人員蒂托·奧雷利亞諾說:“當我們發現這些在骨頭中的微小化石是寄生蟲時,有些不敢相信,因為此前還沒有公開發表過的類似發現。但我們不知道是寄生蟲導致了骨髓炎,
-
阿里完成全球首個多語言實時翻譯的電商直播 通過AI實現環境降噪
IT之家了解到,為解決機器聽不清、聽不懂的問題,阿里在業界通用方案的基礎上自研了更智能的語音模型,可在嘈雜的環境中 “聽清”直播內容;同時,在 AI 翻譯任務過程中創新性集成了視覺
-
NASA首次在小行星表面收集到太空巖石樣本
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下午5點38分左右,“冥王號”將其3 35米長的機械臂和攝像頭伸向小行星表面。下午6點12分左右,“冥王號”的機械臂接觸到小行星的表面,數秒鐘后,它完成了收集樣本的過
-
美探測器完成對小行星貝努的采樣 將于2023年將樣本送回地球進行研究
奧西里斯-REx于2016年9月發射,2018年12月31日進入繞小行星貝努運行的軌道。貝努直徑僅約500米,目前距離地球約3 2億公里。它有45億年歷史,蘊含源自太陽系早期的物質。美國航天局認為,貝努
-
中國學者新研究:新材料讓鋰離子電池9分鐘充電80%
為此,季恒星團隊采用“界面工程”策略將黑磷和石墨通過磷碳共價鍵連接在一起,在穩定材料結構的同時提升了黑磷石墨復合材料內部對鋰離子的傳導能力。針對電極材料在工作過程中會被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