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有望帶來圖像識別等領域重大突破
在新型視網膜形態傳感器中,利用了鈣鈦礦的獨特光電性能。鈣鈦礦置于厚度僅幾百納米的超薄層中充當電容器,在光照下,它會從電絕緣體變為導體。因此傳感器在靜態條件下保持相對安靜,
-
科學家發現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這項研究的聯合首席研究員、蘭開斯特大學的約翰·格里芬博士說:“這種材料的功能有點類似于暖手器中用來供熱的相變材料。不過,暖手器需要加熱才能補充熱量,而這種材料的妙處是它們
-
研究發現:只要人類不干預,珊瑚也能從白化中恢復過來
據法新社巴黎12月8日報道,研究人員在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熱浪期間追蹤了太平洋圣誕島上的珊瑚,他們預計這些珊瑚會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是,盡管2015 2016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嚴重,這些
-
俄羅斯無人駕駛機器人小車開始送餐 顧客手機解鎖取出食物
今年夏天,五家俄羅斯零售商在莫斯科制作了一座紀念碑,紀念數萬名快遞員。在為期數周的封鎖期間,正是這些快遞員讓首都運轉正常,遏制了 2019 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波爆發。
-
新加坡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將天然氣轉化為固體的方法
天然氣通常被轉化為液體,以使其更容易操作,但轉化過程需要零下162 °C左右的極低溫。新方法旨在將天然氣轉化為固體,研究人員指出,自然界已經在一定條件下將天然氣轉化為固體。天
-
我國學者首次發現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地質甲烷排放會進一步促進野火的發生及蔓延
單煒研究小組在位于歐亞大陸多年凍土區南緣的小興安嶺西北段,設置多個監測區域,布設大氣甲烷濃度、大氣溫度、土壤溫度、地表淺層孔隙水壓力等監測設備,長期監測相關數據變化,采用
-
超算模擬或解月球形成之謎:或因45億年前一場相撞
英國達勒姆大學與格拉斯哥大學合作,在DiRAC高性能計算設備上進行了模擬。研究人員追蹤了碰撞發生后4天來自地球和泰婭早期的物質。最終,模擬產生了一個有軌道的物體,它有可能演變成類
-
科學家最新設計:能將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 供未來前往火星的宇航員使用
目前,一支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現已研制一種設備,能將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供未來前往火星的宇航員使用。該研究報告詳細內容發表在 11 月 30 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火星蓋爾隕石坑大洪水暗示生命或曾存在
這場特大洪水很可能是由一次大型隕石撞擊產生的熱量引發的。熱量釋放導致火星表面的冰融化,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汽凝結形成的水蒸氣云使這顆紅色星球上產生了短暫的溫暖而潮濕的
-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據了解,黑洞具有獨特的時空結構,進入其視界面的所有物質包括光線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恒星太靠近黑洞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
-
Spotify發明一項AI技術 目的是監督詞曲作者剽竊行為
經過系統分析之后,會顯示一組信息——描述已檢測到的剽竊程度,涉及歌曲的“多個元素”,如和弦序列、旋律片段、和聲等。人工智能軟件還可能計算出這首歌與Spotify簡譜列表庫中其他歌
-
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
據介紹,時間的超高精度測量是科技創新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是國際上競爭激烈的關鍵科技領域。作為超高精度儀器設備,實現光頻標的應用首要是做到 “可搬運”,因此研發
-
印度的首次金星探測任務推遲至2024年末 比原計劃晚了一年
“舒克拉雅”探測器將搭載幾臺探測金星環境的儀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臺探測金星表面的合成孔徑雷達(SAR),因為金星表面被厚厚的云層所籠罩,無法在可見光下看到。此前,這種合成孔徑雷
-
國內首創壓延法制備熒光玻璃 制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
據悉,稀土發光材料具有發光譜帶窄、色純度高、色彩鮮艷、光吸收能力強、轉換效率高、發射波長分布區域寬、熒光壽命范圍寬等特性,物理和化學性能穩定,耐高溫,可承受大功率電子束、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生存的需要意味著飛蛾會進化出1 5毫米深的鱗片防護屏障,該屏障可用作多孔吸聲材料。但是,這種保護性屏障不能在蛾翼上起作用,因為蛾翼的厚度增加會阻礙飛蛾的飛行能力。聲學超材料的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恒星罕見天文現象
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1次,概率為十萬分之一。因此,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們也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
科學家檢測到太陽次要聚變碳氮氧循環所產生中微子
此次,他們報告檢測到了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期間發射出的中微子,且具有高統計顯著性。他們使用的是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高靈敏度的博瑞西諾檢測器。該儀器由一個大約18米高的容器
-
國際最新研究:昆蟲世界發現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根據論文通訊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卡梅隆·柯里(Cameron Currie)和同事的研究,一種的切葉蟻工蟻的外骨骼上覆蓋了一層富含鎂的方解石盔甲。他們發現,這個盔甲會隨著切葉蟻的成
-
外媒稱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漂浮在太空 將無數能量輻射到地球
解決這個難題的一個可行辦法或許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一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 24 小時面朝太陽運行。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吸收并反射部分太陽光。所以,大氣
-
科學家已找到一種從遠處制造和取消磁場的方法
但是,馬特-巴特勒和她的同事們認為,他們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一項光學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一種被稱為“超材料”(具備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性質)的工程材料,來突破光波帶來的分辨
-
研究發現樹木微生物可幫助作物從肥沃的土壤中汲取磷元素
在最近與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從野生楊樹的根部收集內生植物,并將它們添加到磷被鎖在化學復合物中的土壤中。研究發現,微生物將這些
-
SpaceX宣布星鏈互聯網服務的測試版測試將延續到明年
周三,SpaceX 剛剛將第 16 批星鏈衛星發射入軌。這意味著自 2019 年以來,該公司已經發射了近 1000 顆星鏈衛星。在提交給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的文件中,SpaceX 曾預計到 2020 年底提供商業服務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
“水性可充電電池是指用水溶液作為電解液的可充電電池。”付麗君介紹道,“水溶液的理論分解電壓是1 23伏,實際電池中由于存在過電勢,分解電壓可以達到1 5—2伏,但是很難超過2伏。而電
-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恒星中碳氮氧的豐度
此次,他們報告檢測到了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期間發射出的中微子,且具有高統計顯著性。他們使用的是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高靈敏度的博瑞西諾檢測器。該儀器由一個大約18米高的容器
-
NASA為登月任務組裝火箭 預計在2024年將第一位女性送上月球
NASA表示,這種巨型火箭被稱為太空發射系統(SLS),是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首個助推段部分已于本周早些時候被安放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移動發射裝置上,為明年的首次飛行做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