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海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南匯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相關情況。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趙義懷表示,新片區率先探索數據跨境流通分級分類安全評估機制。啟動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和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成立上海國際數據港產業合作共同體。下一步將搭建數據跨境流通公共管理服務系統,加快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等新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特定區域與國際互聯網直連。
南匯新城是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是建設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載區,新片區積極穩妥推進全面系統集成改革創新,開放型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截至目前,《總體方案》分解的78項任務中已落地、正在走流程或先行先試71項,繼續對上爭取7項。國家、上海市、管委會層面共發布130個政策文件,形成60余個制度創新典型案例,差異化探索的廣度、深度、力度不斷加大。
投資自由方面,全國首個由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有限公司、外商獨資的匯豐金融科技服務公司落戶新片區,在全國率先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設立業務機構。
貿易自由方面,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掛牌運行,成為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首創特殊的申報模式、貿易管制模式、區內管理模式、統計制度、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協同管理模式的“六特”監管體系。國內首單徑予提發貨、首單跨口岸國際中轉集拼、首單全球大型設備集貨采購貨物進境免備案手續等多項首創性業務相繼落地。
資金自由方面,率先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戶,率先試點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一次性外債登記、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額度等。
運輸自由方面,船舶登記和相關證書發放時間由改革前的4-6天縮短至1天,設立國內首個異地繳納社保、首個獲得海員外派資質的外資船企。完善多式聯運和集疏運體系,完成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區作業試點,探索推廣智能重卡自動駕駛,進一步提升“海陸聯運”通行效率。
人員從業自由方面,建立外籍高層次人才直接申辦永居新機制,審批時間由原先的180天縮短至90天,推薦16位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4人獲得永居證。在全國率先實施外籍人才最長5年居留許可,已有40位外籍人才及家屬獲得許可。探索實施電子口岸簽證,形成具備邀請資格的18家企業清單。在全市率先突破國內人才引進政策,將居住證年限由7年縮短為5年或3年,將社保繳費基數調低到1倍。
數據快捷聯通方面,率先探索數據跨境流通分級分類安全評估機制。啟動“信息飛魚”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島建設。啟動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和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成立上海國際數據港產業合作共同體。
稅制方面,《總體方案》明確的8項稅收政策已落地5項(即重點產業企業所得稅、國際運輸船舶增值稅退稅、境外和海外回流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啟運港退稅、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內交通運輸等服務免征增值稅政策),從政策兌現效果來看,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雙15%優惠政策順利落地。企業所得稅優惠首批認定符合條件企業37家,預計可減稅約2000萬元。72名海外人才累計獲得855.7萬元補貼
趙義懷表示,下一步,在資金自由方面,新片區將加快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探索適用國際通行規則,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在跨境數據流動方面,搭建數據跨境流通公共管理服務系統,加快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等新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特定區域與國際互聯網直連。
在完善開放型政策制度體系方面,將對標RCEP、CPTPP、USMCA及中歐CAI等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在投資準入、貨物貿易、金融開放、數字經濟、爭端解決等領域全面開展壓力測試。
在法治保障方面,抓緊編制《臨港新片區條例》草案,加強地方立法研究。高標準建設運營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強化制度創新與法治聯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關鍵詞:
臨港
加快
國際互聯網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