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皆可直播”的當下,不少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也紛紛下場,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其直播內容大致分為新產品首次發行、產品推介、投資知識科普、市場行業現狀分析解讀等。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理財直播市場存在一定風險,其合規性有待進一步加強,投資者需增強風險意識,理性投資。
狂撒“紅包雨”背后的理財直播現狀“我是最近半年才開始理財,理財直播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快速了解市場行情的途徑,觀看的過程也比較輕松,還有紅包可以搶。”家住北京市的蒙蒙(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她每天都會點開理財直播“逛”一圈。
理財直播有多火?4月11日23時40分,《證券日報》記者打開支付寶進入某基金公司的直播間,“今晚24時我們的新產品將重磅發行,同時會有10萬元紅包開搶哦。”主播正在賣力介紹中,而此時該場直播的觀看量已達30萬次。由于即將發售新產品,很多投資者更是在彈幕區表達了“不睡覺,等新品”的期待。
此外,記者搜索支付寶理財直播頻道發現,大多數視頻的觀看量都達到15萬次以上,最高者甚至達到了70萬次。可見當下理財直播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追捧。
“理財直播之所以火熱,直接原因在于直播帶貨的繁榮。憑借著更炫酷的體驗、更具能量的情感紐帶、更高效地對接供需以及對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超越,直播帶貨在疫情期間展現出極大的促消費能量,幾乎成為所有商家的必備,已廣泛滲透至多個行業,這當中自然會涉及到理財領域。此外,人們投資理財意識的不斷提升也促成了理財直播的繁榮。借助直播平臺,基金公司、保險機構等金融主體可以為廣大用戶提供投資知識普及、研究理念介紹、市場觀點分享等信息,并且可以借助用戶的反饋來更好地優化自己的服務。”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不過,理財直播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卻是魚龍混雜,而且操作中往往會觸碰合規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風險意識與辨別能力不強的用戶,容易上當受騙。”付一夫進一步表示。
關鍵詞:
理財
直播
火熱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