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羊城派客戶端4月11日消息,4月10日,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指導、廣州大學主辦的城市創新發展院士峰會在廣州舉行。本次峰會以“創新推進城市高質量建設,實現廣州城市創新發展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主題,匯聚了何鏡堂、周福霖、崔愷、郭仁忠、杜彥良、孟建民、陳湘生、吳志強、岳清瑞、莊惟敏等10位院士在內的城市建設發展領域的頂尖專家,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教育局、文化廣電旅游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和廣州大學部分專家學者參會。
關注城市升級改造,院士大咖“頭腦風暴”為廣州支妙招何鏡堂院士主持交流討論環節,各位院士和專家就廣州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戰略,提升城市樞紐能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以及深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等問題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針對性的真知灼見。
何鏡堂院士
周福霖院士提出,在城市創新發展進程中,應高度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安全問題,樹立永不松懈的防災意識,并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城市風險評估體系,有的放矢地推進城市改造。
他還向記者透露,近期正在進行創新性的研究,以求減少地鐵對其上蓋建筑產生的震動影響。“通過研究它的振動規律,用技術解決切實的民生問題。一是地鐵震源實現減震,二是房屋本身采用震動隔離。我希望以后的地鐵建成后在這方面可以做到零投訴。”
吳志強院士以《創新城市高品質評估,引領未來大灣區建設》為題,結合全球創新城市、區域創新群落的發展趨勢,就廣州的現有發展狀況、創新發展策略等進行了深入剖析。崔愷院士提出,在廣州城市更新中,要同時推進“補短板”和“強特色”,傳承城市文化,加強城市創新氛圍的孕育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培育。
“創新是城市發展最基本的動力,創新的根本是人的思維。”孟建民院士表示,廣州創新發展要跳出現在、立足未來,對廣州未來三十年五十年的發展作出預測。莊惟敏院士結合廣州公共空間改造的相關實踐提出,城市空間改造應該更加關注改造空間內部,注重人民利益和民生訴求,推進可持續發展。
郭仁忠院士從全球、全國、大灣區等不同視角分析廣州的城市發展定位,并就城市更新的主要問題、信息技術對城市提升的作用、城市文化建設等進行了深入闡述。
峰會現場
各領域專家建言獻策,匯聚創新力量除了與會院士貢獻智慧火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在峰會上積極建言獻策。
他們圍繞進一步落實廣州“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國際大都市、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戰略部署,聚焦廣州在國家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定位與舉措、構建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的新要求和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建筑學、土木工程、軌道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環境和智慧城市等學科領域的前沿發展趨勢,為廣州進一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匯聚創新力量。
“
(廣州)預計2030年可提供高質量發展產業空間3.4億平方米,50%以上的就業人口可在30分鐘內到達工作場所,達到國際一流城市水平,可新增107所優質中學,98家三級醫院,比現狀翻了一番。”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偉強表示,廣州作為國際大都市、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越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廣州堅持規劃引領,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建設全國首個國土空間規劃試點城市打造創新高地、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高強度補齊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會上,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分別以“城市更新 廣州行動”“聚焦老城市新活力,創新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為題,報告了廣州城市建設發展情況,展望了廣州未來城市發展愿景。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孫一民告訴記者,理想的城市模式應該對自然環境與資源的利用采取審慎的態度,為子孫后代留下發展的余地,因此城市建設的集約緊湊是很重要的。同時,城市應該是功能復合型的,而不是單一功能區,這樣才能產生豐富多樣的城市生活。
峰會現場
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指出,城市與大學共生共榮共成長。面向“十四五”,廣州大學將深入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智慧運維創新樞紐”和“網絡空間信息+智能應用技術創新樞紐”兩大創新樞紐,地理空間信息與智慧生態環境、新材料新裝備新制造、數字經濟與智慧管理、數字技術與嶺南文化藝術等六大交叉創新平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廣州高質量發展新型智庫,強化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建設,讓大學智慧更深度地對接廣州城市建設、城市創新與城市開放。
“今天的峰會集思廣益,為廣州創新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智庫觀點,必將促進廣州更人民、更文化、更安全、更青春、更未來、更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表示,城市規劃和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看到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愿景。
屈哨兵總結說,本次峰會“眾專家品評城市,十院士指點未來”,在深度交流研討和觀點碰撞中,呈現了廣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與作為未來城市的精彩對話,凝聚了更多關于城市結構調整優化和品質提升的共識,將更好地推動廣州深入實踐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
(原題為《眾專家品評城市,十院士指點未來!城市創新發展院士峰會在穗召開》)
關鍵詞:
廣州
2030
就業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