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網4月10日消息,記者10日獲悉,58同城CEO姚勁波當日發布朋友圈直言,房產交易領域有企業將“二選一”包裝成“自愿”,強烈呼吁國家對相關企業進行反壟斷罰款。
事實上,有關房地產行業存在壟斷并非首次提出。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在《關于抑制房地產市場壟斷、落實“房住不炒”的建議》提案中指出,
應預防部分城市已逐漸形成開發及中介機構高市場占有率的壟斷格局,對房價穩定產生不良影響。莫天全認為,近3年來,經紀公司大規模進入新房市場,改變了傭金1%左右的傳統新房市場代理模式。新房市場一二手聯動的“新銷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綁架”了開發商和購房者,部分新房市場的中介費高達5%至10%,少數樓盤的中介費甚至出現極不正常的10%以上的中介費,扭曲了新房市場的正常運行。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也曾指出,高額的渠道費正擠壓項目利潤,并與房企不斷收緊的成本形成對立。天津和杭州市場上,渠道出現高達10%的傭金點數,深圳最高達7%。渠道營銷在幫助房企提振銷售業績的同時,虛假承諾、利益爭奪、客戶與房源錯配等現象也不斷發生。昂貴的渠道費和行業亂象正引發房企和市場的反思。
對此,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其他行業不同,房地產業屬于地域性很強的行業,在單個城市或區域具有較高占有率,會對當地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
“現在一二線城市,很多存在頭部經紀機構市場占有率高的現象。”胡景暉說,尤其在房地產經紀機構形成聯盟的時代,占有率偏高現象更為明顯,有的甚至一家占有率高達50%以上。
胡景暉表示,
隨著占有率的提高,這些機構便會擁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和話語權,自然而然掌控了定價權,這帶來的是——超額定價。這是近兩年出現“天價”渠道費、二手房交易傭金比例大幅提高的主因。胡景暉指出,在頭部經紀機構市場占有率高的一定區域,已經顯現下述情形:在新房市場要求渠道排他性,進行“二選一”獨家銷售;新房銷售渠道傭金從此前的2%到3%,大幅提高至5%到10%,甚至部分城市達到15%。“這只會帶來兩種結果:要么開發商利潤被大幅侵蝕,要么開發商將銷售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二手房市場,中介費從最初的1%、1.5%、2%,提升至3%左右,甚至出現從過去的單向收取傭金轉為雙向收取傭金。”
事實上,
不僅僅是傭金上漲,房價也會受到影響。根據此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秀智和清華大學教授林志杰對19個城市2019年至2020年間的交易數據研究結果顯示,房地產經紀市場集中度與二手房價格之間存在關聯性,房地產經紀市場集中度越高,房地產經紀市場壟斷越明顯,買方和賣方的議價能力越弱。從數據來看,位居房地產經紀市場前四位的經紀機構所占市場份額(即房地產經紀市場集中度)每增加1%,二手房價將提高0.2%。以北京為例,若前四大經紀機構的市場份額合計增加10%,二手房均價將提高1112.20元/平方米(2%)。
除價格影響外,胡景暉還強調,應警惕企業獨大所掌控數據安全性。他認為,個人房產數據不僅包括個人姓名、電話、身份、工作、資金狀況等隱私信息,在VR時代,包括房產坐標甚至房子整體架構等信息一旦發生數據泄露,風險可想而知。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關于壟斷本身,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目前,上述問題在房地產行業中均已存在。”王玉臣表示,
應警惕房地產行業中的壟斷趨勢及其帶來的房價不穩,甚至“綁架”全行業利益。“住房事關民生,因此房地產和其他行業相比,應對壟斷的容忍度更低。”
(原題為《房產交易渠道“二選一”頻現 專家呼吁房地產業反壟斷》)
關鍵詞:
房產交易
渠道
專家
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