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缺芯”導致多家車廠停產,但寒潮和火災等突然意外事件不斷打擊汽車芯片商,進一步加劇了汽車芯片供應危機。
3月19日,汽車芯片大廠日本的瑞薩電子在那珂工廠(日本茨城縣常陸那珂市)的一條生產線發生火災,導致部分車用芯片產線停擺。一個月之前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大寒潮也讓恩智浦和英飛凌停產,兩場災害已讓車企芯片庫存“捉襟見肘”。
壞消息更是接踵而來,瑞薩電子芯片工廠火災帶來的損失比原先預計嚴重。
3月29日,瑞薩電子對外界表示,因那珂工廠火災而無法使用的半導體制造設備的臺數正在增加。由于煙霧等影響超出當初的預期,無法使用的設備似乎已從11臺增至約17臺。一天之后,瑞薩電子CEO柴田英壽表示,芯片產出的全面恢復可能需要100天。
由于半導體制造工序復雜,多達幾百個工序,即使只缺少數臺制造設備,也會產生影響。
本輪全球半導體芯片缺貨漲價潮已經延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尤以汽車電子缺貨為甚。目前包括德國大眾集團、韓國現代、美國福特等汽車廠商因芯片缺貨導致部分停產停工。
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晶談及本輪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缺貨時稱有幾個大背景,首先是中美貿易爭端引發的產業鏈企業“過度備貨”;其次是疫情導致芯片廠商產能擴張延后;第三,整個供應鏈對汽車芯片規劃出現戰略性的錯誤,對復蘇預估不足沒有提前備貨。
多重因素導致全球汽車“缺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整合原本就相當復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全球芯片供應產生巨大影響。而汽車芯片在供應鏈中則更為特殊。
汽車芯片或電子由于對安全、耐熱等性能要求更好,往往一款產品要經歷2-3年測試才能過關,因此對芯片制造商而言,汽車芯片生產多采用8英寸晶圓才制造,而非采用最先進的制程。但是從2019年底開始,8英寸晶圓設備就面臨產能不足問題,這使得汽車芯片產能處于緊張狀態。
“8英寸晶圓設備多為二手設備,原本就是產能不足,使得8英寸擴產變得困難。”朱晶稱,原本IDM(設計和制造一條龍)的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芯片供應商也有擴產計劃,但由于疫情他們動力不足,擴產延后了,這進一步加速了汽車芯片產能緊張。
但汽車芯片供應鏈廠商本身也犯下了戰略性錯誤,他們對汽車產業復雜預見性不足,沒有提前備貨,這是導致本輪汽車芯片缺貨嚴重的一個主要原因。
“2020年初,汽車行情低迷,各汽車廠商沒有預見到后來汽車市場復蘇,芯片備貨意愿不強,像臺積電等廠商都把產能分給了手機公司等消費電子企業,等到汽車廠商意識到芯片缺貨時,發現沒有產能給他們了?!敝炀П硎?,汽車企業確實沒有備貨的習慣,但目前全球芯片產能緊張,不備貨使得汽車廠商被芯片代工廠“遺忘”了。
對芯片代工商而言,他們更愿意選擇出貨量大且穩定的客戶,比如手機芯片、PC芯片、游戲機芯片訂單。汽車芯片占芯片總代工比較較小,約為10%左右,車企的議價能力并不強。
當2020年第三季度汽車銷售量出現明顯提升時,大量的車規級芯片的需求導致半導體生產商沒有足夠的流水線用以制造相關芯片,導致訂單堆積。拿不到芯片的汽車廠商正常生產受到影響。
德國媒體《明鏡周刊》也認為,汽車行業芯片短缺的根源在于去年春季因為疫情導致汽車產量大幅減產,不少經銷商關門,所需的汽車芯片數量大大少于平時,娛樂電子產品和計算機芯片的制造商則趁機填補了這一部分芯片缺口。當全球汽車產業逐漸從疫情的打擊中恢復過來,產能拉升之后,大眾和戴姆勒集團等眾多大型廠家卻突然發現汽車芯片供應不足。
不過,大眾集團指責產業鏈上下游溝通不暢,缺乏默契,去年4月份已經通知供應鏈企業要做好后疫情時期汽車產能復蘇的準備,重新檢查產業鏈狀況,把供應風險降到最低,但供應商們反應平淡。據《明鏡周刊》分析,德國汽車電子供應商大陸集團和博世當時對汽車業的復蘇態勢呈悲觀態度,不愿意提升零配件產能,對11月份以來全球汽車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反彈表示非常驚訝。
據韓聯社報道,現代汽車此前已通過減少各工廠加班調整產量,但蔚山第一工廠的艾尼氪(IONIQ)5和KONA生產線仍將從4月7日起暫停至14日。
韓聯社成,臺積電等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已將汽車芯片的產能提高2%至3%,但短缺現象短期內難以緩解。
更多車企在今年年初就發出預警信號。
1月7日,本田汽車宣布1月份計劃減產4000輛;1月8日,豐田汽車宣布美國德克薩斯裝配廠生產的坦途皮卡減產約40%;1月11日,福特汽車宣布美國路易斯維爾制造工廠將停產一周,福特銳際和林肯冒險家暫停生產。
2月9日,大眾汽車表示,預計2021年上半年芯片供應仍將緊張,將盡一切努力彌補下半年的生產缺口。
通用汽車2月9日也表示,芯片供應短缺迫使公司將全球三家工廠的原定減產時間至少延長到3月中旬。通用表示將重點優先生產利潤率高的車型,即全尺寸皮卡和SUV。
日本野村證券預測,僅瑞薩火災或導致全球車企4至6月產量就減少160萬輛。
“缺芯”何時有解?芯片產業是一個供應鏈很長、很復雜的供應體系,從原材料采購、芯片流片生產需要長達幾個月的時間,因此一旦缺貨形成,要想解決問題則同樣需要供應鏈齊心協力幾個月時間才能保證正常供應。
在目前芯片供應緊張各行業都在爭奪產能的情況下,汽車芯片并不優勢,汽車缺芯問題何時有解?
“我們看到各國政府都積極介入幫助協調供應鏈提高汽車芯片產能,有報道稱臺積電已經把汽車芯片供應放在優先級,取消了一些圖像傳感器產能訂單,因此短期內汽車芯片有望緩解,但要恢復之前的汽車芯片供應,那需要整個芯片供應鏈恢復到之前狀況才能達到,這需要更長時間?!敝炀ХQ,由于目前復雜的國際形勢,有些企業出于產業鏈安全考慮“過度備貨”,整個供應鏈產能緊張短期不會緩解。
2月11日,美國幾大芯片企業英特爾、高通、美光和AMD等致信美國總統拜登,要求政府提供資金、資助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同一天,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回應稱,拜登政府正在努力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將努力尋找出芯片供應鏈中的潛在障礙,并與企業和貿易伙伴合作,共同討論解決辦法。
據了解,拜登有望在未來幾周簽署一項要求政府進行相關行業關鍵物資供應鏈評估的行政令。
2月9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電子信息司與主要汽車芯片供應企業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汽車芯片供應企業代表均表示已針對當前市場情況,積極采取設立專項工作組、加強與整車零部件企業溝通交流、啟動備用產能、加快物流運輸等手段,增強市場供給能力。
有分析師表示,汽車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長達六個月之久。即便缺芯危機解除,汽車行業很有可能會面臨新一輪洗牌。
朱晶則表示,汽車芯片一直采用8英寸晶圓產能,各方積極介入可能會緩解部分,但要想完全緩解供應還不太可能,可能相當長時間內都處于處于供應較緊的狀況。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分析師的預測,全球芯片市場將在2021年同比增長8.4%,銷售額將達到5750億美元左右,但不少芯片制造商對今年能否持續擴大再生產有相當程度的疑慮。恩智浦CEO Kurt Sievers告訴《明鏡周刊》:“我們暫時無法做到將長達數月的生產周期再進一步縮短?!?br />荷蘭芯片設備制造商ASML執行副總裁羅恩·庫爾(Ron Kool)表示,芯片短缺導致汽車生產放緩預示著半導體芯片的需求將更廣泛增長,會給半導體行業供應商帶來更大的壓力。
“汽車芯片缺貨還是在全球芯片供應鏈緊張的大背景下,如果全球芯片供應鏈理順的話,汽車芯片也會恢復到之前的供應狀況。現在有些中國企業因為被美國列入名單加大了備貨力度,這種過度備貨加劇了供應鏈緊張,但企業庫存過高也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一旦企業清庫存的話將會給行業帶來很大壓力,其中小供應商受到沖擊最大?!敝炀ХQ現在一方面要化解芯片缺貨,同時也要關注行業高庫存帶來的風險,需要做風險評估。
關鍵詞:
痛點
大戰
汽車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