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微信公號4月6日消息,與往年2—3月造紙業傳統意義上的淡季相比,今年顯得頗不平靜。如果說春節前紙價上漲風波還限于業內熱議,那么春節后在各式漲價函于網絡甚囂塵上之際,伴隨全國兩會政協委員關于調查紙價上漲的強烈呼聲,這一話題再次被推向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
紙張漲價潮席卷而來,牽動著產業鏈上下游的心。紙廠稱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令漲價不得已而為之,印廠以及各地印刷協會認為此番有抱團漲價之嫌,業界更是呼吁調查此番暴漲的真實緣由。緣何在造紙業傳統的3月淡季上演這場紙價翻滾上漲“戲碼”呢?《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質疑聲:短期內持續漲幅“史無前例”?開年不到一個季度,紙張兩次提價,橫跨春節,持續上漲。
全國政協委員譚躍、潘凱雄將這一問題帶上了今年的全國兩會。他們的聯名提案顯示,從2020年6月開始,白卡紙就快速領漲。今年1月,常規白卡紙價格已從底部的5400元/噸,快速拉升至7700元/噸。1月底和3月初,白卡紙價格再度起飛,漲幅驚人。
其中尤以3月漲幅為甚。記者采訪了解到,3月1日,山東晨鳴、山東博匯、萬國紙業的白卡紙均上漲1000元/噸。3月3日,主流品牌白卡紙含稅參考價上調至約10010元/噸,漲幅直逼100%。
這期間,文化用紙強勢跟漲,同樣“一函兩漲”。2—3月,太陽紙業、晨鳴紙業、華泰紙業等文化紙頭部企業針對雙膠紙、銅版紙兩次提價,雙膠紙3月報價已達到7000元—8000元/噸。在此前采訪中,岳陽林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蘭楷就曾表示,文化用紙從去年8月就進入逐漸提漲階段。
紙業“漲”聲一片,但短時間內如此持續漲勢似乎從未出現過。在以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德兆為第一提案人的3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中,紙張價格暴漲被點名,以漲幅50%位列國內大宗商品漲價榜第二。“瘋狂跳漲”“史無前例”“形成強力沖擊”等都是提案對包括紙價等原材料上漲的控訴。
一時之間,全國各地印刷協會對紙價上漲的質疑聲也是此起彼伏。2—3月,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印刷協會紛紛以調研、研討等形式展開地方乃至跨區域的聯動,就此番紙價上漲代表行業發聲。
北京印刷協會出版印制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化學工業出版社副總經理徐力生告訴記者,他們此前曾召集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等22家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就“近期出現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短期內紙張價格大幅躍漲”展開討論,認為這是紙張價格短期內的非理性暴漲。
圍繞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印刷協會討論的紙張話題,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陸有海向記者表示,此現象需要引起高度關注,不能任其野蠻生長、任性蔓延。
而就在3月19日湖南、湖北、廣東三省印刷協會組織的紙張漲價研討中,武漢市印刷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武漢新新數碼彩色印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春雷,荊州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荊州市今印印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厚松甚至認為,此次紙張非理性漲價不亞于新的“經濟疫情”。
爭鋒聲:是否有抱團漲價壟斷之嫌?此番紙價上漲,讓業界感到震驚的,莫過于幾輪連漲及驚人一致的漲幅了。
針對上漲的紙價,太陽紙業、晨鳴紙業、華泰紙業等各大紙廠在頻發的漲價函中都給出了解釋——“以木漿為代表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大宗物資及原材料成本上漲”“營運成本大幅上漲”。在他們的聲明中,成本性推動是漲價主因。
太陽研究院2月初發布的“漲價因素分析及行情走勢預測”簡報中也指出,生產成本中,紙漿、煤炭、膠乳、淀粉、能源等成本上漲觸發了此輪紙價上漲。尤其是2020年9月之后,全球紙漿價格走勢回升,且延續至今。
“在紙張生產成本中,生產耗用的紙漿能占到60%左右。”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克分析,比如一家紙廠每年進口50萬噸闊葉漿,若紙漿均價上漲100美元/噸,紙廠每年成本將多花超過3億元人民幣。
而從上交所紙漿期貨的價格走勢看,2020年10月以后,紙漿期貨價格就開始暴漲,今年3月高達7652元/噸,漲幅近76%。
于紙廠,紙漿等原材料漲價,引發紙廠上調紙張價格,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對其價格傳導的下游出版印刷業,均反映成本壓力頗大。
徐力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圖書直接印制成本包括排印裝費和紙張費,紙張成本一般為直接印制成本的50%—60%。其中,就印數較大的出版社,如教材社等,其紙張成本高于排印裝成本,占比約3:2。而印數較少的出版社,其紙張成本與排印裝成本接近1:1。按照此次雙膠紙和銅版紙上漲30%計算,一本書的印制直接成本將上漲15%—18%。
一本書成本漲幅就如此,更何況那些量大的教材教輔。記者從湖南省印刷協會3月17日組織的紙張非正常漲價調研會議上了解到,紙張價格持續上漲對湖南教材教輔影響甚大。據統計,中南出版傳媒集團全年教材教輔用紙共計約10萬噸,如果紙張價格上漲2000元/噸,將直接增加紙張成本2億元,這將使教材教輔出版陷入較大虧損。若教輔和學生讀物為平抑成本,單方面提高定價,則增加的成本將轉嫁到學生和家長身上,從而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其實,對于由原材料漲價引發的紙價客觀上漲,印刷協會和印刷企業都表示理解,但此次他們更多地傾向于“短期內非理性主觀暴漲”,認為有抱團漲價的嫌疑。
在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出具的報告中,特別分析了領漲品種白卡紙的“助漲”因素,即位居國內白卡紙產能前兩位的龍頭企業實現并購,大幅提高了白卡紙的市場集中度,合計占超過5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兩家,合計占據約30%,3家企業共占80%左右。
“他們掌握了市場定價權,存在壟斷控價的空間。”龍港市印刷包裝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梁孝克告訴記者,龍頭企業控盤、經銷商助漲,加劇了此輪紙價上漲。其中,紙張經銷商捂倉惜售,客觀上對終端價格亂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造成了市場“最后一公里”的恐慌。
呼吁聲:限制非理性漲價,嚴防囤積居奇“如此快速、大幅的漲價,漲價壓力難以迅速傳導到下游,行業利潤被抹平,行業虧損面擴大。”“調研發現僅有20%的客戶能接受產品價格調整,60%—70%的客戶表示不能接受,還有20%的客戶直接放棄合作,如此一來,直接導致印刷企業的生存危機”……此番紙張漲價中,身處產業鏈中間的印刷企業成了“夾心餅干”,苦不堪言。
調查紙價暴漲緣由!這不僅是全國政協委員的呼吁,也是各地印刷協會及廣大印刷企業的心聲。湖北省印刷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漢新鴻業印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誼濤希冀國家、行業層面出手干預,調查白卡紙企業所謂原材料上漲的真實情況,對惡意漲價的企業給予重罰。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印協一致表示,希望政府有關部門關注行業的嚴峻形勢,規范上游企業增強自律意識和依法合規經營。湘鄂粵三省印刷協會更是擬聯名上呈書面報告至監管部門,望深入調查紙價暴漲的真實原因,維護行業秩序。
在這一特殊時期,除了向各級政府部門反映困難、得到支持外,產業鏈保持必要理性和冷靜、合作互利,亦成為業界共識。
各地印刷協會紛紛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在印刷企業自身修煉內功、調整經營策略、動態調整庫存、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礎上,北京印刷協會出版印制工作委員會建議各大出版社:“在保證圖書生產不斷檔的前提下,應按需理性采購,避免恐慌情緒和盲目囤紙,不做紙張漲價的助推劑,不做高價紙張的‘接盤俠’。”
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印協認為,印刷行業應盡快探索建立起跨區域、共享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紙張采購供應體系,積極、主動、共同來應對紙張市場的變化,改變目前這種被動應對的局面。
湘鄂粵三省印刷協會則認為,較為分散的印刷企業應抱團取暖,改競爭為競合,提高議價能力,掌握一定話語權,攜手共渡難關。
紙價波動影響產業發展,更牽動民生。截至記者發稿時,紙價仍處高位,行情尚未出現大的變化,本報將繼續追蹤關注此話題。
(原題為《紙價翻滾上漲,印協呼吁:不做漲價的助推劑,不做高價的“接盤俠”》)
關鍵詞:
翻滾
上漲
呼吁
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