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上市銀行在2020年經歷了凈息差的普遍下降。
截至3月31日,在已經交出2020年成績單的6家國有大行和9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12家出現了凈息差下降,1家持平,只有興業銀行和渤海銀行的凈息差較2019年出現了上升,而國有六大行出現了凈息差的集體下降。“當前整個世界經濟出現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的現象,息差收窄應該是商業銀行一般性、普遍性的特征。”建行行長王江在2020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貸款利率下調和銀行業凈息差的下降,是受到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以及對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減費讓利,再加上整個金融市場利率的下行,LPR改革的推進,以及一系列相關因素的調整的影響。
而實現凈息差增長的興業銀行則在年報中表示,全年凈息差逐季提升主要是公司強化資產組合管理和負債結構管理,負債付息率降幅較大幅度高于資產收益率降幅。
而從大行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的表述看,預計2021年凈息差仍將面臨壓力的是大多數。
王江預計,2021年貸款利率預計有望保持平穩和適度的下調,存款市場受到市場競爭和存款定期化的影響,具有成本剛性,近期也出現了上揚的態勢,貨幣市場利率或將維持窄幅波動,“今年的息差管理應該說,有難度,有壓力,但總體能保持平穩狀態,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農行行長張青松則表示,整體判斷今年凈息差還是面臨一定的壓力。從資產端看,隨著邊際利率的逐步穩定,收息率的降幅可能趨緩,負債端方面,綜合考慮存款定價的行業自律越來越嚴格,高成本存款創新產品壓價空間有限,存款定息化明顯等因素,存款付息率在當前水平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也比較小。
招行副行長王良在業績會上坦言,預計今年凈息差會在去年的基礎上略有下降。
他表示,壓力一方面來自負債端,今年看由于整個利率中樞會上升,存款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貨幣政策也會邊際收緊,整個利率會有所上升,所以負債端的成本會上升。從資產端來講,一個方面是去年LPR改革,今年的一部分按揭貸款要進行切換,利率也要進行下降,適當的管控住房按揭貸款和房地產貸款的增量和增速,這也會對貸款定價水平產生影響。此外,信用卡貸款今年風險仍會處于相對的高位。
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也表示,綜合資產、負債這兩端來看,預計全年的息差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收窄壓力,但是收窄的幅度會趨緩。
關鍵詞:
去年
息差
普遍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