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日產公布月球探測車原型車 搭載日產e-4ORCE雙電機全輪控制技術
日產稱,在與 JAXA 的合作中,日產汽車對 e-4ORCE 雙電機全輪技術不斷進行優化,提高車輛在沙地和其他惡劣路況下的行駛性能。當車輛在沙地上行駛時,經常出現車輪打滑或陷入沙礫中而無法前
-
韓國成均館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高耐久性柔性突觸半導體元件
據悉,研究組在聚酰胺材料的柔性基板上,將數十納米厚的非晶體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進行沉積后作為通道,組成非晶體氧化物半導體、離子 — 凝膠混合結構,研發出可通過電脈沖信號控制的柔
-
美科學家為鈣鈦礦光伏電池“量身定制”薄膜 可防止超過99.9%的鉛泄漏
因此,找到鉛替代品是科學家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方法,2018年的一個有趣例子是用鈦代替鉛。然而,上述新研究的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集中在這樣一個想法上:保留原有的鉛元素,但在它進入
-
天文學家可能首次探測到兩個黑洞相互碰撞發出的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份聲明稱,盡管黑洞本身是完全黑暗的,但有理論表明,黑洞之間的碰撞或并合可能導致其周圍產生物質輻射,從而產生光信號。來自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小組
-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納米級鉬系氧化物做電池的負極 電池性能可達到可實用的水平
來自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和住友電氣工業公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用水作為電解液,并尋找可以不降低電池性能的電極材料。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納米級鉬系氧化物做電池的負極,電池性能可達到可實
-
玉米秸稈制成納米吸波材料 在超薄厚度下實現了優異的吸波性能
但在隨后開展的實驗中,無論選用玉米秸稈的任何部位作為前驅體,無論碳化溫度調整到多少,最終獲得的材料吸波性能都不理想。齊廣雨查閱大量文獻后找到了原因:天然植物或者其遺態材料
-
科學家開發出鹽粒大小相機:堪比配置尺寸大50 萬倍鏡頭的專業相機
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對圓柱與光線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解釋,并生成圖像。在迄今為止的超構表面相機中,這款微型相機的成像質量最好,視場最大。之前的設計存在各種問題,例如圖像失真、視
-
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活體墨水” 可用來打印創建3D結構的同樣活體材料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概念表明,這種墨水可能能夠自我創造。通過將工程添加到微生物中,以推動它們產生自己的副本。他們還表示,該技術似乎可
-
科學家成功繪制出火星的淺層地下結構 展示了其30億年的歷史
根據該工具收集的數據,洞察號著陸點的下方三米是沙子,接下來的 20 米是松散的物質,特別是隕石撞擊裂開的火山巖。在沙子和巖石下面是熔巖流,被沉積物分隔開,這些沉積物是火星經歷
-
研究發現晶體可有效將光轉換成更有用的波長
這意味著像太陽能電池這樣的設備無法從太陽光中包含的所有顏色中受益,因為它是由高能量和低能量的光子組成的混合物。為此,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實現光子上轉換(PUC)的材
-
我國科學家發現金剛石新形態 顯示出優越的力學性能和熱穩定性
該研究團隊使用富勒烯作為原料通過自主開發的大腔體壓機極端高壓技術對富勒烯進行高溫高壓處理,發現壓縮的富勒烯聚合轉變成為一種高密度無序的碳。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顯示樣品中存
-
天體物理學家稱將新發現的銀河系“羽毛”命名為“甘戈特里波”
維納斯及其同事在分析位于智利的隸屬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提供的數據,尋找從致密且易于追蹤的冷一氧化碳氣體云時,發現了“甘戈特里波”。這一結構從銀河系的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 圍繞其恒星運行的時間只有16個小時
不過,真正使這顆氣態巨行星如此有趣的是,它在16個小時內圍繞其恒星運行。這意味著一整年的時間比一個正常的地球日還要短??茖W家們認為,這顆行星可能是處于它的“軌道衰變”中。從
-
IBM發布“全球首個2nm芯片”宣傳視頻:相比7nm性能提高45%
IBM 在位于紐約州奧爾巴尼市 Albany Nanotech Complex 的研究實驗室開展半導體研發工作,在這里,IBM 科學家與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動邏輯擴展和半導體功能向前發展。
-
俄羅斯成功發射聯盟2.1b火箭 將“碼頭”號節點艙及貨運飛船送入軌道
在對接之前,目前??吭趪H空間站的進步 MS-17 貨運飛船與一個特殊的墊片將與空間站分離,以便新的節點艙對接?!按a頭”號節點艙將與此前發射的俄羅斯“科學”號實驗艙對接,構成組合
-
NASA將首次用航天器撞擊小行星 旨在測試一種行星防御系統
DART航天器重610千克,計劃在英國時間24日清晨6時21分前后從美國范登堡太空軍基地升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承擔運載任務。DART的目標是“雙胞胎”小行星系統。該系統
-
科學家借助高質量X射線衍射技術以及固態核磁共振技術 首次成功監測到化學反應的不同階段
他們指出,在單晶體上使用X射線衍射技術精確測量,讓他們能夠首次跟蹤鍵形成時電子的重新分布情況;而核磁共振技術則作為補充,監測當鍵形成時兩個原子之間的磁相互作用。
-
微生物催化作用使傳統陶瓷材料表面生長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納米碳酸鈣礦物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生物材料表面的微納米形貌及其化學特征能有效調控細胞的成骨活性。然而,傳統的三維打印陶瓷支架的表面改性主要基于水熱法、有機模版法等化學方法,這種非生物調控
-
科學家研發“果凍冰塊”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保持其形狀
這種冰塊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個團隊開發,由一種水凝膠制成,其中包括10%的蛋白質衍生明膠和90%的水。這種材料可以被切割成任何需要的大小或形狀。它在室溫下是透明和抖動的
-
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超靈敏量子精密測量技術 用于暗物質的實驗直接搜尋
彭新華研究組利用氣態氙和銣原子混合蒸氣室,發明了具有超高靈敏度的新型核自旋量子測量技術,實現了國際最佳靈敏度的核自旋磁傳感器。該成果揭示了一種全新的自旋放大效應,其放大機
-
研究人員發明新型高分辨率相機 采用“合成波長全息術”將相干光間接散射到隱藏物體上
為了克服可以對光進行高精度測量的探測器成本高昂的問題,研究團隊通過合并來自兩個激光器的光波,形成了一種為不同散射場景下進行全息成像而量身定做的合成光波。這是第一種能在角落
-
納微半導體發布全新GaNFast氮化鎵功率芯片:有效解決適配器發熱問題
憑借嚴格的電流測量精度和 GaNFast 響應時間,GaNSense 技術縮短 50% 的危險時間,危險的過電流峰值降低 50%。GaNFast 氮化鎵功率芯片單片集成提供了可靠的、無故障的操作,沒有“振鈴”,從而提
-
Semtech推多款智能傳感器 可作為手勢控制和自動化等解決方案
PerSe傳感器具備先進的射頻(RF)控制,可以提升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5G、Wi-Fi 6信號方面的性能,滿足全球安全標準。PerSe在感知到附近人體存在后,可以降低RF功率,降低電磁輻射。其也可以為
-
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表達的基因可能產生比以前認為的更多的蛋白質
已知選擇性剪接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特別重要,它在大腦的發育和功能中也發揮作用。在新近發表于《細胞報告》上的研究中,埃克塞特大學喬納森·米爾教授領導的團隊使用新型長讀測序法來表
-
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將被推遲到2024年之后 可能最早要到2026年
今年4月份,NASA拒絕了藍色起源團隊和Dynetics團隊提出的更昂貴的提議,將一份價值29億美元的合同授予了SpaceX。根據合同,SpaceX將制造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