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3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24008億美元,較2020年9月末增長925億美元,增幅4%。
“外債增長主要源于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
她表示,外債規模穩步增長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2020年,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企業率先復工復產,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吸引包括外債在內的境外資金流入的主要原因。
從外債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占比42%,較2020年9月末上升3個百分點;從外債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占比45%,較2020年9月末上升2個百分點。短期外債余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占39%。
在備受關注的外債風險上,外匯局強調,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2020年末,我國外債負債率(外債余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6.3%,債務率(外債余額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87.9%,償債率(外債還本付息額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6.5%,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0.9%。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分別為20%、100%、20%和100%)以內。
王春英同時預計,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預計未來外債仍將延續平穩運行態勢。
關鍵詞:
外匯局
去年末
口徑
外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