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2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在3月20日的“數字技術革命:走向大規模應用”分論壇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表示,資本市場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極大的支持作用。
“目前在4200多家A股上市公司里,數字產業的上市公司大約占17%,去年上市的396家A股公司里約有33%是數字產業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說,資本市場極大地支持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宋志平說。
“1912年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講資本是創新的杠桿,其實資本也是數字創新的杠桿。下一步我們的資本市場還會加大力度,支持我們國家的數字化改造和數字化創新。”宋志平說。
宋志平介紹,他在幾十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時,印象最深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之快,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而對于智能化大規模的使用,首先是減人,即減少人工成本。
宋志平引用一組數據說,智能化可以提高作業效率的60%,減少人工成本20%以上,提高管理效率的50%。“其實智能化關鍵不是減少了多少人,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作業精準度、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過去水平高的水泥廠,每生產1噸熟料大約消耗110公斤標準煤,而現在的智能化工廠,每噸熟料消耗的標準煤只有85公斤,下降二十多公斤。這對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宋志平認為智能化解決了制造業向中高端升級的問題,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基礎。
“因為中國是一個市場大國、消費大國,不可能靠其他地方來供應,同時我們還要供應全球,這是客觀需要。但人工成本又是回避不了的問題,智能化恰恰解決了這個最棘手的問題。”宋志平說。
關鍵詞:
資本
數字
創新
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