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態環境局3月19日在官網公布《深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該文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一節中提出,大力推進區域、社區、園區、企業等各類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試點,鼓勵基礎較好的城區開展碳達峰試點、碳中和試點和碳匯試點。
征求意見稿提出的創新推動低碳試點示范內容還包括,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深圳國家氣候投融資促進中心和國家自主貢獻項目庫。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深化碳交易在交通、建筑等領域的協同減排作用,有序擴大市場覆蓋范圍。
在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上,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大對現有基礎實施的維護或改造,提升電力、交通、通訊等關鍵生命線系統的氣候防護能力,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氣象風險預警管控和應急聯動,建設支撐適應氣候變化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保護、恢復和改善土地、海洋等資源管理的方式,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的氣候韌性和生物多樣性,增強生態系統固碳功能,提升各類自然資源碳匯水平。
在碳排放達峰路上,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的深圳一直扮演著“先鋒”角色。
早在2015年,中國11個省市(北京市、四川省、海南省、深圳市、武漢市、廣州市、貴陽市、鎮江市、金昌市、延安市、吉林市)共同發起成立“率先達峰城市聯盟 (APPC)”。彼時,深圳提出將于2022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2020年,深圳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76萬億元,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任務。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深圳的碳排放總量增幅逐步放緩,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已降至全國平均水平的1/3和1/5。
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是深圳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最為有效的舉措。2020年,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到37%,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66%和72%,每平方公里產出GDP居全國大城市首位。深圳還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形成了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徹底淘汰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業用煤。核電、氣電等清潔電源裝機容量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7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25個百分點。全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總發電裝機容量達540兆瓦。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水生今年3月初表示,雖然深圳市具有較好的低碳基礎,但也面臨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的空間有限,內部挖潛減排的難度較大,新增能源消費需求大,短期內難以實現能源消費增長與碳排放脫鉤等困難。下一步,深圳將高標準編制好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和碳達峰行動方案,強化統籌,重點推進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化發展,具體措施包括提高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加強高耗能行業能耗管控、加快推進既有公共建筑及居民建筑改造、是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等。
深圳還是國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2013年6月,深圳啟動了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到2017年6月,深圳市已將636家重點工業企業和197棟大型公共建筑納入碳排放管控范圍,包括比亞迪、中興通訊等,成為國內碳排放配額流轉率最高的碳交易市場。
關鍵詞:
深圳
鼓勵
基礎
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