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3月17日,NASA公布了“毅力”號在火星上錄下的音頻,音頻中包含了火星上的風聲、激光擊穿巖石聲、車輪穿越火星表面的聲音以及尖銳的刮擦噪音。盡管聲音并不悅耳,但其意義重大:這是人們第一次聽到火星上的聲音。
除去完成首次錄音的創舉,“毅力”號更多在忙于科研。從2月18日著陸到3月19日,“毅力”號已經在火星上待了一個多月。這個月里,它不斷探索、拍攝周圍環境的照片并進行火星巖石分析。
對于其進展,參與該項目的加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Kenneth Farley表示:“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本文圖片均來自NASA網站
根據計劃,“毅力”號的主要科學實驗還要等幾個月。最后,“毅力”號會把鉆頭、近景攝像頭和多種化學傳感器這套工具部署好,然后開展尋找生命遺跡的活動。這也是“毅力”號火星任務的主要目標之一。
而目前,“毅力”號和它背后的科學家團隊主要進行三件事:
一、繼續分析火星巖石。
二、為“毅力”號攜帶的“機智”號直升機飛行測試做準備。
三、為“毅力”號前往古河三角洲策劃路線。
不過,根據時間安排,直升機測試最早在4月的第一周進行,而前往古河三角洲最早要到6月。
在直升機測試之前,科學家會繼續探索著陸點附近的巖石。目前,“毅力”號已經利用激光儀器確認了著陸點附近的幾種淺色巖石。比如,Máaz和Yeegho巖石,它們與地球上玄武巖具有化學上的相似性。玄武巖是一種噴出火成巖,由火山噴發的巖漿冷卻凝固而成。激光儀器小組負責人Roger Wiens表示,科學家在進行分析后發現Yeegho的礦物中有水的跡象。這與預期相符:杰澤羅隕石坑底部可能有火成巖,而且這些巖石與水發生了作用。
另外還有深色的巖石,有的像受風力侵蝕,有的像受流水侵蝕。比如,黑色的“港口海豹”(harbour seal)巖石看起來由強風所塑,形狀怪異,因其像棲息在巖石上的海豹而得名。
Farley指出,另一塊深色巖石看起來像是受到水的侵蝕,表明它曾經在水中翻滾過。“這對我們的研究相當有希望。” Farley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名字的來源于二戰中為美軍編譯軍事密碼的納瓦霍語。“毅力”號團隊與納瓦霍族(Navajo)合作,用該民族語言中的單詞對于火星上的地貌或巖石命名。比如,“Máaz”在納瓦霍語意為“火星”。納瓦霍族總統等還列出了詞匯清單供火星車團隊使用,包括“bidziil”(力量)和“ho?nil??”(尊重)。
為直升機測試做準備也是目前的主要工作。科學家們早早地進行直升機測試,以便于它幫助“毅力”號導航。
要進行測試,“毅力”號首先要開到一個合適的地點,然后從其“腹部”放下直升機。再駛出一段安全距離,拍攝視頻記錄直升機起飛。其初次飛行預計從地面起飛幾英尺,盤旋約二三十秒后降落。
“機智”號直升機設計輕巧,重量不到1.8公斤;其結構堅固,能承受火星上的惡劣氣候環境。它能在無人控制下飛行,一次最多飛行90秒,飛行近5米的高度、300米的距離。
“機智”號成功飛行的關鍵在于儲存充足的電能,以此維持加熱等重要功能,并保持電池健康。它配有鋰離子電池,目前使用火星車的電源充電,被放到火星地面后,它將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充電。太陽能充電能夠為每天90秒的飛行提供足夠的能量,足以在稀薄的火星大氣層(密度不到地球的1%)中升空。
“機智”號直升機的起飛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第一次在“另一個世界”——火星稀薄的大氣層進行動力飛行。屆時,直升機將在為期30個火星日的實驗窗口內進行距離和高度將逐漸增加的一系列試飛。火星自轉周期約為24小時37分鐘,因此一個火星日大致有24小時37分鐘。
與為直升機測試做準備的同時,科學家也在策劃如何讓火星車從著陸點到達40米高的古河三角洲懸崖。古河三角洲是吸引“毅力”號落到杰澤羅隕石坑的重要因素。科學家認為,在數十億年前這里存在一個巨大的湖泊,而一條河流匯入沉積了這個三角洲。因此,古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積物可能保存了有機分子和其他微生物的跡象。
由于“毅力”號和古河三角洲之間存在一個無法穿過的危險沙丘,研究人員正在討論如何繞行:逆時針繞過沙丘的行程更短,而順時針繞則經過一片種類豐富的巖石。
測試直升機后、駛向三角洲之前,“毅力”號可能會在杰澤羅隕石坑底部的深色碎巖中取出第一個巖石樣本,將其密封在收集管中。該巖石的種類暫未確定,如果它是火成巖,就可能有助于計算火山口底部的年齡。
“毅力”號一共會收集大概30個裝著巖石和土壤的收集管,并將其放在火星表面,然后在未來的任務將其取回并帶到地球(最早在2031年)。彼時,科學家將通過這些火星巖石和表土(破碎的巖石和灰塵)尋找火星古代存在的微生物生命的證據,并回答有關火星及其歷史的其他問題。
關鍵詞:
火星
一個
毅力
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