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市場出現震蕩中重心回穩的態勢,抱團股、賽道股持續強勢,尤其是醫美類為核心的賽道股更是成為周四A股的核心興奮點。與此同時,化工板塊為代表的順周期股也有所強勢。倒是前期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引導的有色金屬股、資源股的表現欠缺一些。
回歸內在發展動能前期,A股市場受外圍因素的干擾力度較大,主要是因為A股部分品種的估值高企,持股者信心欠缺,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草木皆兵。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持續回升等外在信息一下子擊潰了持股者的心理防線。
不過,一方面是因為A股的股價,尤其是高估值品種的回落,使得這些外在信息漸漸反映在A股股價走勢的演繹過程中。另一方面是因為A股所背靠的環境較以往有了極大的變化,比如,中國經濟不像前些年主要靠出口等經濟增長引擎,而當前越來越依靠自身、內在的增長,既包括消費的趨勢,也包括科技創新的趨勢。而這些趨勢均是外在因素(無論是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變化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所難以改變的。再比如,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身龐大的體量也在最大程度上可以彈回外在力量所帶來的壓力。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重新審視A股所背靠的環境、所依賴的趨勢力量。在此過程中,代表著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產業領域的賽道股、抱團股漸漸走出了前期的調整狀況,畢竟賽道股對應的新能源汽車、光伏、芯片、醫美等科技引流的相關領域,抱團股對應的食品飲料等對應的消費領域,均是當前我國最具活力的產業領域,這也是外在因素所無法撼動其發展趨勢的領域。所以,此類個股在近期獲得了資金的回流,股價重心漸趨上移,成為A股市場在近兩個交易日持續回升的引擎力量。
后續或有補量過程當然,市場重新認識當前環境以及發展趨勢,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先知先覺的資金開始逐漸加倉,但大多數市場參與者仍在猶豫、徘徊中,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公募基金等機構資金。
據報道,基金公司集中布局細分賽道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3月以來次新權益類ETF迎來上市高峰。然而,由于市場震蕩加劇,基金經理建倉相當遲疑,新上市ETF整體倉位非常低,上市前的ETF平均股票倉位僅為24.38%。
這既是當前A股市場成交萎縮的一個誘因,因為連基金等機構資金都不敢輕易加倉,更何況一般中小市場參與者呢?當然,也是未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前行的一個邏輯起點。畢竟,抱團股、賽道股開始走出調整狀況,賺錢效應有所顯現。與此同時,一季度業績也顯示化工股等順周期股的業績超預期,引發部分強勢股股價持續上漲,比如周四的硅化工概念股。在此背景下,必然會改善市場參與者的情緒,至少那些倉位較輕的基金會加大建倉力度,反過來,又會形成正反饋,推動強勢股持續上漲,繼續大力度改善市場情緒。
因此,可以推測的是,雖然反彈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市場有持續的賺錢效應,也有空倉的機構,那么,市場的買力就會不斷增強,成交量就會放大,推動著股指的強勢。在操作中,仍宜加大布局力度,一方面是針對抱團股、賽道股,另一方面是針對業績持續超預期的順周期品種,尤其是化工股。
關鍵詞:
外因
干擾
力度
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