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蟬聯全球第三。
3月17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9)。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東京、深圳、法蘭克福、蘇黎世。
總體看來,本次排名較上次有所調整,大部分城市的平均綜合評分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不同城市之間的降幅差距區別較大,表明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不同城市間金融發展水平及其抗風險能力的差距受疫情沖擊而進一步凸顯放大。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是上海實現“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國家戰略目標的收官之年。上海在2020年9月和今年3月連續兩次GFCI排名中位列第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實現了“基本建成”這一目標。
本次GFCI排名中,上海無論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金融發展水平、國際聲譽等城市綜合實力方面,還是在銀行、投資管理、保險、專業服務、金融監管、融資、金融科技、貿易等細分領域,都排名靠前,體現出上海近年來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并日益得到國內外金融從業人士的首肯。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后,上海是全球最早實現金融業全面復工復產的金融中心城市。在本次GFCI調查中,在包括紐約、倫敦、東京等在內的其他主要金融中心城市,許多金融機構目前仍有過半員工居家辦公。上海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體現出來的管理能力無疑成為上海吸引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從業人士的重要砝碼。
下一步向何處使力“基本建成”之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何處使力,成為擺在上海面前的新課題。
回顧過去幾年上海金融業的發展,不難看出上海正在把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作為“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突破口,并已布局多時。
近年來,上海金融市場體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場交易平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更加齊全,包括原油期貨、國債期貨、股指期貨、股指期權、黃金ETF、同業存單等各類重要金融產品工具不斷涌現,2020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達2275萬億元,是2010年的5.9倍。
截至2020年末,全球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資管機構都已在上海設立機構、開展業務;全國32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OFE PFM)中有29家落戶上海;75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獲得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試點資質;48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資質。
特別是2018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高水平金融業對外開放以來,上海資管行業發展更上一層樓。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方面,交銀理財、信銀理財已經開業,廣銀理財、浦銀理財開業在即;外資券商方面,全國已開業或已批籌的外商控股合資券商共8家,上海有4家,其中,全國首批新設外資控股券商野村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均已開業;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方面,目前全國已開業或已批籌的3家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全部落戶上海,其中:首家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已經開業,貝萊德建信理財公司、交通銀行與施羅德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外資獨資公募基金方面,目前全國已正式獲受理的6家外資獨資公募基金公司也全部選擇上海,其中貝萊德基金公司已獲批籌;合資基金投顧公司方面,先鋒領航與螞蟻金服成立的合資公司獲得全國首批基金投顧試點業務牌照。
在本次GFCI報告中,上海資管中心建設的成績也得到體現,在投資管理這一領域中,上海排名第五,僅次于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老牌資管中心。
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僅次于紐約近幾期GFCI指數報告均專門設置章節對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進行討論,并對各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估。
作為國內金融業發展水平最高、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很早就感受到并積極爭取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給金融業帶來的跨越式發展機會,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發力。在本次GFCI指數報告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僅次于紐約。
2018年,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在上海成立,隨后,中銀金科、交銀金科、興業數金等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繼在滬成立。2020年,匯豐金科在臨港新片區成立,成為全國首家外資金融科技公司。保交所于2020年推出“保交鏈”系統,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保險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2020年,上海正式成為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之一,上海市長龔正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上海將大力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目前,上海已在消費、交通、醫療、數字人民幣保單、長三角跨區域支付等領域創新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
關鍵詞:
上海
國際金融
中心
蟬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