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表示,正在研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機制的可行性。
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陳翊庭表示,港交所正在研究允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在香港上市,但需要“注意”投資者保護。
陳翊庭說:“我們想做的顯然是研究其可行性和吸引力,以保持香港作為一個有吸引力、有競爭力的市場。”
所謂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全稱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SPAC),是不少公司在美國上市的另一種方式。SPAC也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目前為美國特有的一種上市形式,成立的目的就是在特定時間內集中收購具有前景、但尚未上市的公司,資金一般來自投資銀行或私募基金通過首先公開募股組成,已成為私募股權公司退出投資組合公司的一種全新方式。
3月2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曾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已要求港交所及金融監管機構研究在港推行SPAC上市機制,他透露正在考慮中,但并沒有提供時間表。陳茂波稱,在港推行SPAC機制的目的為增加新集資渠道,同時不減弱對投資者的保護。
陳翊庭還表示,香港股市的股票上市交易可能超越去年的節奏,這得益于新經濟公司和“回流”內資公司的紛紛涌入。
香港正處于上市熱潮中,在去年達到十年高位之后,首次公開募股繼續高歌猛進,港交所迎來大量中國大型科技公司涌入。陳翊庭稱,現在才剛進入3月份,但據她見到的待上市情況,港交所即便不比去年更忙碌,也會一樣忙碌。
陳翊庭進一步介紹,今年以來的上市融資金額已達到近100億美元,而去年的交易總金額為520億美元。同時,由于全球對利率上升的不安情緒,股市正處于跌勢。恒指較上月已下跌6%。
陳翊庭稱:“主題將大致相同”,目前看到新經濟公司興趣濃厚,尤其是生物技術公司,而回流的趨勢仍在持續。
關鍵詞:
港交所
上市
主管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