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232家公司2020年度主要財務數據已通過業績快報等形式全部披露完畢。
總體來看,科創公司整體業績穩中有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雙增長,科創屬性明顯,制度優勢顯現,體現了科技創新企業較強的發展潛力。
統計顯示,2020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314.67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5.56%;共計實現凈利潤461.66億元,同比增長59.92%。
5家公司營業收入破百億元具體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有5家,10億元-100億元有65家。
營收增長率中位數為16%,七成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其中,圣湘生物(688289)、東方生物(688298)、之江生物(688317)以12倍、8倍、7倍的增速位列前三。凈利潤增長率中位數為21%,七成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圣湘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以65倍、20倍、17倍的增速位列前三。受新冠疫情、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也有部分公司出現業績下滑和虧損。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2020年整體實現持續增長,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作用日益凸顯。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共83家公司,營業收入1835億元,凈利潤224億元,均位居六大行業第一位。但從營收同比增速和凈利潤同比增速來看,生物醫藥行業的數據分別為50%和377%,遙遙領先。 重點細分行業方面,集成電路行業下游需求旺盛使得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走高,合計26家公司,凈利潤增幅達154%。
光伏行業受國家政策支持發展態勢良好,業績大幅提升。合計8家公司,合計凈利潤增幅達94%。
體外診斷行業受疫情防控和醫療需求增加影響,部分檢測試劑、檢測儀器等醫療器械公司業績爆發式增長。合計5家公司,合計凈利潤增幅達2020%。
與此同時,持續穩定的高研發投入,助推科創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40家公司2018年至2019年連續2年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5%,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均高于科創板公司整體。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02.78億元,同比增長23.57%,高于全部科創板公司8個百分點。合計實現凈利潤96.80億元,同比增長110.15%,高于全部科創板公司50個百分點。
龍頭公司表現優異2020年6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為及時反映科創板上市證券的表現,為市場提供投資標的和業績基準,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22日收盤后發布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其成分股無疑是科創板的“排頭兵”。
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2020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36.18億元,同比增長18%,占板塊整體45%;合計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31.75億元,同比增長42%,占板塊整體50%。
納入滬港通標的的12家公司和富時羅素A股指數的11家公司業績穩健,2家第五套標準上市公司虧損縮小,7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科創板影響力和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
2020年科創板收入排名前10位的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966.22億元,同比增長13%,占板塊整體營業收入的51%;合計實現凈利潤195.84億元,同比增長86%,占板塊整體凈利潤的42%。
3家公司預計扭虧為盈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具有包容性,支持有一定營業收入規模但未盈利的企業上市,允許存在投票權差異、紅籌企業等特殊企業上市,為各種類型科技創新企業打開了境內上市的大門。未盈利企業在2020年的業績表現也十分可喜。
2020年度,17家未盈利企業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58.03億元,上年同期為364.34億元,同比增長25.72%。
17家未盈利企業凈利潤總計-6.66億元,上年同期為-42.5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虧35.85億元,整體虧損有較大幅度收窄,10家企業實現了減虧。
17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3家公司預計于2020年度首次實現盈利,這些公司證券簡稱將在年報披露后實現“摘U”。
股權激勵效果初顯截至2月28日,共有84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披露了91份股權激勵方案,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家數占比達到36.64%。激勵對象多元化,激勵人員惠及15000余人,平均每單174人,占公司全體員工數量的比例平均為24%。
67家于2020年底前發布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94.21億元,同比增長28.87%,高于全部科創板公司13個百分點。
此外,科創板公司也將在年報披露后,陸續召開集體業績說明會。業績說明會遵循科創板公司全覆蓋、提高中小投資者參與度和便利國際投資者參與的原則,通過互動交流幫助投資者更準確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
關鍵詞:
科創
披露
2020
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