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2月28日消息,去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在“后脫貧時期”加強鄉村振興的建議》。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國務院扶貧辦(已整體改組為國家鄉村振興局)日前對該建議答復稱,下一步將深化網絡賦能效應,加快補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并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等,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建議:大力提升農村數字化生產力馬化騰在上述建議中提到,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截至2020年3月,中國農村網民已達2.55億人。根據騰訊“為村”平臺2019年10月對超過2萬名實名注冊村民進行的問卷調查,農村普遍存在公共服務不夠完善、數字化發展相對滯后等問題。
他建議,大力提升農村數字化生產力,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在鄉村治理方面,建議扶持鄉村互聯網信息平臺,擴大基層治理觸達范圍;在鄉村經濟發展方面,通過數字化升級,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在鄉村公共服務方面,借助發展“新基建”機遇,突破地理條件限制,幫助數字教育、數字醫療等資源更深入地擴大到農村。
答復:加大對貧困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扶貧辦在答復中表示,我國正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發展鄉村互聯網經濟。中央財政自2017年起累計投入11.5億建設92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種植業、養殖業等行業得到推廣應用。國務院扶貧辦和商務部、財政部按照三年全覆蓋的工作部署,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向國家級貧困縣延伸。截至2019年,已實現對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全覆蓋。大力推進消費扶貧行動,截至去年8月底,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銷售金額達1299.2億元。
借助發展“新基建”機遇,我國用互聯網加速農村公共服務發展。全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達到98%,貧困村通寬帶比例也達98%。全國中小學網絡接入率達98.4%,92.6%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
答復中還提到了接下來的相關工作計劃:下一步將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貧困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大力提升農村數字化生產力,加快補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平臺擴大基層治理觸達范國,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網絡賦能效應,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支撐農村電商、特色旅游、智慧農業等深化拓展,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
答復中還表示,將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補償機制,深化農村及偏遠地區網絡覆蓋,推動千兆光網、5G網絡和移動物聯網逐步向有需求的農村等地區延伸,大力發展新興平臺軟件。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的防災減災基礎設施投入,加強物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遙感等技術在基層地區應急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原題為:《深化網絡賦能效應,支撐農村電商等深化拓展》)
關鍵詞:
國務院
有關
部門
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