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是市場關注度最高的一家企業。這不,八字一撇還沒畫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人選又成熱門話題。
關心茅臺的不只是酒徒,投資者、研究者和大眾都有濃濃的興趣。茅臺酒的知名度,不用多說,之前常與“國酒”掛鉤,即使有爭議。個人感覺最厲害的還是曾經的掌門人——季克良。他成功地把醬香型白酒“打造”成公眾眼中的白酒之高端,爾后又把茅臺酒“打造”成醬香型白酒的頂級。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長期說要讓茅臺酒成為老百姓喝得起的白酒。茅臺酒一直維持低價位,53度普通茅臺酒一瓶1499元的價格確實在那里,只是多數人買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作為上市公司的貴州茅臺來說,調高價格對股東可能是最有利的。“饑餓營銷”有度。很簡單,餓得太久,市場實際上就亂了。提高價格才是順應市場的行為。順應市場可以讓公司獲得最大利潤。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也能更好地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能做到自己的產品供不應求,都是很了不得起的事。明明可以漲價,為什么不漲?是因為成本太低了,不好意思漲?一瓶茅臺酒的成本幾十元(黃世忠教授基于2019年年報的計算是每瓶60.27元),怎么可以賣到兩三千元呢?市場價格和成本有關,但成本不是決定因素。低成本高價的商品市場上并不是沒有,多數奢侈品走的就是這樣的定價策略。
不調價就是讓利消費者的說法站不住腳。價格不調高,就只能采取各種配給銷售的方式供應市場。與實際市場價格在兩三千元相比,1499元的茅臺自然就成為市場的緊俏品。這么做,好處是茅臺以各類搶購積聚了不小的人氣,但卻是一種低效的營銷方式。抽中1499元買一瓶的消費者,猶如彩票中彩,不具有普遍意義。1499元一瓶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多數消費者只能以實際市場價購得茅臺。合理的推論是讓利給了以批發價獲得茅臺酒的經銷商以及后續各環節能以低于市場價得到茅臺酒的市場主體。普通茅臺維持1499元的零售價與多數消費者的利益無關。
茅臺酒不是生活必需品,定高價有什么不行呢?除非公司認為調高價格影響利潤。公司可以從營銷的角度將之打造成普通老百姓的白酒,但實際上沒人這么認為。而且,市場價格本來就不是一調定終身的。如果市場需求量下降,那么價格大可下調。也許這不是人家不明白,是因為調價可能影響的更多結果是我等外人看不到的,所以維持低價。
因為低價,因為“饑餓”,所以供不應求,所以與一般企業不一樣,茅臺沒有“應收賬款”,而且多得是“預收賬款”,在這個現金為王的年代,茅臺公司是一家現金流充裕的企業,而且沒有去庫存的風險,沒有去杠桿的風險。既然是一家好企業,那么投資者追捧股價就有充分的理由。或許可以想象的是,供不應求和各種讓利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回報。好的企業經營狀況,好的“頂級”白酒,茅臺可以給各類投資者投機者提供各類可以講述的故事。
更有意思的是,茅臺總是和價值投資聯系在一起。價值投資,關注點是價值。價值幾何?價值規律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偏離后會回歸。高價會回歸合理,低價也會調整到位。原理好理解,但怎么判斷價值幾何呢?怎么判斷價格走向是價值偏離還是回歸呢?爭議很多。
反映股價和盈利的關系的市盈率是一個不錯的指標,但是,盈利可能動態變化,于是難題也相應產生,就有了動態市盈率的概念。對于未來,需要的是預測,預測反映人們對未來的看法。為了企業未來的盈利,為了未來的股價上漲,投資者愿意花多少錢購買股票?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
現實越來越復雜。如果僅從市盈率入手進行分析,現在虧損的企業,就不值錢了,但是人們基于對企業未來盈利的可能,愿意花錢甚至花高價購買股票。未來有更多希望的企業,可以維持越高的股價。
我更愿意將當前的茅臺酒高價銷售現象看作中國還處于奢侈品炫耀性消費階段的佐證。現實中,多數消費者沒有能力辨別茅臺酒的真偽,而只能通過包裝來鑒別。這樣,一些怪現象就出現了,一個茅臺原裝紙箱600元,一個茅臺酒空瓶100元,只能用于裝假酒。包裝鑒定酒真偽的做法遇到針孔注射(通過扎孔在不顯眼處把真茅臺酒抽出來,灌入假酒)時,就很容易失效。特別是,當假酒和茅臺酒差別不太大時,多數消費者就會被迷惑。當然,對于這些消費者來說,重要的是他們喝到或買到他們認為的真酒。也許這個問題永遠無解,多數消費者無法鑒別,往往意味著真假酒有著極高的相似度。為相似的酒付出很大差別的價格,這就是真茅臺的市場溢價了。但是,這種溢價能夠維持多久呢?
當奢侈品消費進入更高的生活方式階段時,為炫耀而喝茅臺酒的消費者會大幅度減少。當社會對白酒消費觀念改變時,對白酒有強烈偏好的中老年消費者退出市場時,茅臺酒的消費者會大幅度減少。對白酒和健康關系有更深認識時,白酒(不僅僅是茅臺酒)的消費者可能大幅度減少。對于茅臺來說,消費者認為醬香酒不是最好白酒的觀念形成(消費風氣變化,就如同曾經濃香型白酒被視為最好的白酒一樣),同樣會令茅臺酒的消費減少。消費者減少的階段什么時候到來?越慢就意味著包括茅臺在內白酒企業更多的機會。但是,誰又能說得清呢?
投資者怎么看茅臺股價,是投資者自己的事。未來有很多種可能。對于投資者來說,需要重新理解市盈率,需要重新看待市凈率,需要對會計這一商業語言有更深的認識。對于茅臺來說,這還是一個傳統企業,認識它并不會太難。
對于市場,我們已經習慣了問漲跌?股票為什么漲?北向資金流入多了!為什么跌?北向資金留出多了!這是結果,還是原因。事后即使是諸葛亮,對于市場參與者來說都是沒用的。更何況這可能連諸葛亮都夠不上。原理往往無法直接指導實踐,但原理往往很重要。經濟學入門書說經濟學不能告訴你怎么發財,但可以告訴你為什么你在領失業救濟金。反諷的現實,給了那些希望有“投資圣經”的市場參與者以深刻的記憶。
在新經濟新模式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對企業價值的認識也勢必有新的變化。黃世忠教授等著《新經濟 新模式 新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0年版),對一些企業利潤不多但市值高的現象作出了解釋,提出了一些新問題,如無形資產如何計量?智慧資本如何計量?信息資源在資產負債表上如何反映?投資者重視這些更基礎的知識,可以獲得更多的決策信息,從而在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
關鍵詞:
茅臺
定價
明明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