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仍在持續流入中國債市。
據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數據統計,中央結算公司今年1月債券托管量(按投資者)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債券托管量大幅增長,1月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面額為30567.75億元,同比上漲62.09%,相較上年末上漲5.96%。
2020年,外資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突破了3萬億元大關。根據中國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的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末,外資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持有債券3.04萬億元(不含銀行間存單),若將銀行同業存單計算在內,外資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持有債券達3.25萬億元,同比增長48.78%。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今年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共達成現券交易11302億元,環比增加44%,交易量占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約4%。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買入債券7148億元,賣出債券4154億元,凈買入2994億元。其中,通過結算代理模式達成5419億元,凈買入2038億元;通過債券通模式達成5883億元,凈買入956億元。
債券通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末,境外機構累計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48萬億元,較2020年12月末增加2228億元,創2017年7月債券通開通以來新高。此外,至2021年1月末,境外入市投資者總數達到2404家,涉及全球34個國家及地區,該月新入市境外投資者52家,全球排名前100的資產管理公司中有76家完成債券通備案入市。
2021年,市場仍普遍看好外資將持續“進場”中國債市。
中美利差持續維持高位是外資買入中國債券的核心動力之一。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19%,而國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達3.225%,中美利差持續維持高位。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目前10年期中國國債比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高200個基點,相較于2003年以來的歷史中位數65個基點,當前的水平對投資者頗具吸引力。即使剔除量化寬松前的時期,過去10年的利差中位數為133個基點,仍遠低于當前水平。
展望未來,瑞銀財富認為,中美國債收益率差向來與兩國GDP增速差異亦步亦趨。由于美聯儲大幅下調了政策利率,中國央行則采取了漸進式寬松,導致中美利差大幅走闊。而在同時,兩國間GDP增長差異逐漸收窄。如果在新冠疫苗廣泛接種后,全球經濟增長復蘇,美債收益率升幅可能大于中國國債,因為后者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美國有可能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也意味著利率可能進一步上行。倘若全球經濟長時間放緩,中國央行將是少數仍有降息空間的主要央行之一,而美聯儲已把利率降至零附近。在以上兩種情況下,中美利差都更有可能收窄而不是走闊,這使得中國國債除了票息收益更高外,還有望獲得更高的資本收益。
瑞銀財富還指出,以往股市大跌時中國國債展現避險特質。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為A級(與日本類似),在全球市場大跌時中國國債往往體現出類似的避險屬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元區債務危機等全球重大風險事件中,中國國債表現略好于美國國債,二者與股票走勢都呈現負相關性。由于人民幣匯率走強,中國國債的漲幅略高。在新冠疫情初期股市回撤期間,中國國債的表現弱于美債,因為當時美聯儲的寬松力度更大,但中國國債很快追上。
外資已連續3年凈買入國內債券市場,隨著中國債券市場加速對外開放進程,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市的參與度明顯提高,2020年外資大規模流入中國債券,幅度顯著超過往年。
瑞銀財富表示對人民幣持正面看法,至6月底人民幣兌美元(美元/人民幣)匯率有望從目前的6.50走強至6.20左右。此外,由于中國資產納入全球指數且息差具吸引力,外資流入持續強勁,預計今年將進一步吸引90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為中國國債帶來技術面支持。
關鍵詞:
中美
利差
維持
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