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小學教育案例(40個教育案例小學簡短) 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小學教育案例(40個教育案例小學簡短) 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學教育案例(40個小學教育案例短)原教師楊筆記2020-10-04 08:16:33
我在老手執文獻中找到這篇文章《善待質疑,鼓勵發現》,發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小學語文教師》2002年第3期“教學評論”欄目上。
這是近二十年前的一個教學案例。編輯們采用它只是因為它可能是原創的。現在看來,教材的選用似乎是新舊交替,但其中闡述的教學思想卻是過時的、一成不變的——無論何時何地,教育都要“善待質疑,鼓勵發現”。
文\楊聰
【教學實例】三年級丑小鴨
(之一遍看完課文。)
生:老師,我覺得文中的“他”字不對。應該是“它”。
(話音剛落,立刻有學生贊同該學生的觀點。)
老師:(饒有興趣地問)為什么?
生:因為文中寫的是鴨子!
老師:老師認為雋雋很勇敢,能從課文中清楚地說出不同意見,有自己的道理!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
(等一下,學生們還是沉默。)
老師:學生可以默讀課文,看看能否找到不同的答案。
(不一會兒,同學們舉起了手。)
生:我明白了,文中用“他”是因為作者把這些“鴨子”寫成了人。
生:對,這是童話。童話故事可想而知。作者非常喜歡這些小動物。在作者心目中,他們和人是一樣的。
生:你看,作者還在書里寫:“鴨媽媽,哥哥,姐姐,小伙伴,超小”等等。從這些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把動物寫成了人。如果把“他”改成“它”,會很矛盾,我們會顯得很尷尬。
老師:(高興地說)從這些同學的精彩回答中,可以看出娟姐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生:(激動地)知道了。寫童話的時候,我也要這么做。我想把小動物當朋友。
老師:老師也學到了一個道理。學習應該像雋雋的同學一樣持懷疑態度,并像這些同學一樣善于思考。
[評論]
本來孩子就容易提問。為什么有的孩子讀了幾年書就不提問了?對此,我們教師確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在我看來,關鍵是要善待學生的提問,哪怕在大人看來是那么幼稚可笑甚至是錯誤的。面對學生對雋雋的質疑,我之所以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是對的,而是在肯定雋雋勇氣的同時,把問題交給學生,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因為這對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極為有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