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上層變暖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溫度具體升高多少?未來如何變化?中美科學家給出了最新的估算:假設未來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本世紀最后20年,海洋上層將比1991—2005年平均變暖0.4℃。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科學》上。
關于海洋溫度變暖,科學家們估算的結果大不相同。2013年發布的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第五期評估報告列出了5個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的估算。其中,最小的估值只是最大估值的一半。
中科院大氣所成里京聯合美國圣-托馬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美國大氣研究中心的同行,在論文中說,海洋變暖多少的爭議源于過去海洋觀測數據質量不精和數量不足。雖然2005年后科學家在海洋中布放了一些新儀器,得到了較好的全球海洋熱含量估計,但卻無法穿越觀測2005年前的海洋狀況。
大氣所團隊經過多年研究,于2017年對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做出了新的估計。同時,日本氣象廳、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也提出了更新的或改進的方法對海洋熱含量變化進行估算。這些新的方法顯示出了非常一致的、自1955年以來的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升趨勢。
中美專家指出,目前主流的氣候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擬歷史海洋變暖:1970—2010年間,海洋上層2000米變暖速率為0.39瓦特/平方米,與最新的觀測幾乎一致。根據模型預估,假設未來不施行任何氣候政策,本世紀最后20年,整個上層2000米海洋將平均變暖0.78℃(相對于1991—2005年的平均狀態),這是過去60年海洋變暖總量的6倍!假設未來接近或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本世紀最后20年海洋上層2000米也將平均變暖0.4℃。(記者李大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