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Facebook(臉書)要發行Libra加密數字貨幣的計劃,把國內外主流互聯網圈子領軍人物和傳統金融行業‘大牛’都拉到了區塊鏈行業里。”談起Facebook宣布進軍數字貨幣領域,熟悉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業務法律監管的段和段(北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丁杰說。
與一般發幣計劃不同,備受矚目的Libra有著一系列特點和優勢:由真實資產儲備支持;聯合Visa、MasterCard、Uber等多家公司;坐擁27億用戶及超多可落地的生態場景……但是,Libra想要真正成功也并非易事。
“Libra肯定逃不出全球監管。”丁杰對中新社記者表示,Libra的發行錨定由多國法定貨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這可能對主權法定貨幣構成一定挑戰,且Facebook希望Libra成為一種通用數字貨幣,可在移動端軟件及服務上使用,這又涉及不同國家對移動端軟件的監管和相關的本地市場規則。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蔡凱龍表示,Libra上線需要應對的最大問題是各國政府的監管,其中美國政府的態度極其重要。由于項目仍處初始階段,美國政府態度尚不明朗,美國內部意見也不統一。
以美聯儲為例,其主席鮑威爾直言:“加密數字貨幣取代法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表示,美聯儲并不具備監管Libra的權力,除非Libra涉及消費者和洗錢時才進入美聯儲的管轄范圍內,但美聯儲正在仔細研究Libra,在保護消費者和監管方面保持高標準。
按照Facebook計劃,發行Libra將與一籃子貨幣掛鉤,以期保證Libra幣值的穩定,但創新之舉能否順利落地?
“Libra與一籃子貨幣掛鉤面臨更大挑戰。”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永利撰文指出,Libra不是與單一法幣等值掛鉤,而是與一籃子貨幣掛鉤,其難度大大超過只與單一貨幣等值掛鉤的做法。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為避免只與單一貨幣等值掛鉤,難以成為可獨立運行的無國界全球幣,難以擺脫對單一貨幣的依賴和歸避單一國家法律監管。
王永利舉例稱,如果人們用一種貨幣兌換Libra,隨后又把Libra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如美元),就會帶來幣種錯配的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以及金融監管問題。要規避這個問題,需規定只能原幣原戶兌進兌出,但這又與其用戶匿名的追求相悖。
面對Facebook的加密數字貨幣計劃,中國需做些什么?
“觸動很大。”中國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表示,Libra的出現讓中國的區塊鏈產業看到差距,感受到了危機感,也激發了奮起趕超的決心,同時也讓大量金融機構和傳統企業開始認真學習區塊鏈,正視區塊鏈的巨大價值,這也會幫助區塊鏈技術加速在各行各業落地。
王永利認為,互聯網公司可能在技術上打造一個跨境的區塊鏈支付清算體系并不難,但要吸引足夠大的用戶和業務量,充分滿足法律監管要求,卻是充滿挑戰,要付出的成本極高。目前看風險非常大,是否要做需要非常審慎考慮和決策,絕不可盲目跟風,也無需政府行政推動。(完)(夏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