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回應稱,礦機商不符合港交所“上市適應性”的核心原則。因此,比特大陸上市之路有點懸。
三大礦機商
赴港上市受阻
繼2017年加密貨幣迎來火爆行情后,國內礦機業巨頭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分別于2018年5月、6月和9月申請赴港IPO,然而IPO進程遠沒有想象中順利,其中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已折戟,剩下比特大陸一家還在苦苦溝通。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嘉楠耘智提交招股書后,港交所方面就對此行業一直抱有猶豫態度,港交所不愿意批準比特幣采礦設備制造商的IPO申請,尤其是2018年加密貨幣的大幅度波動讓港交所對此類礦機商上市更為謹慎。
上述知情人士進一步稱,礦機商的業務利潤跟加密貨幣密切相關,且加密貨幣市場監管還不明確,也可能被監管定性為非法并打壓,港交所不想冒此風險。
大成律師事務所朱寶律師向記者表示,香港IPO進程首先是提交招股書,有效期是6個月;然后港交所受理并與申請人進行溝通提問,如果進展順利就會同時獲得香港證監會以及港交所的批準;接著就進入聆訊期,也就是上市聽證會,在聽證會上決定發行規模和股價,進行到這一步上市進程就進入尾聲。如果6個月內還沒有進入聆訊期,那么公司招股書申請就會失效,也就是上市失敗。
“嘉楠耘智以及億邦國際上市申請均已失效,比特大陸我認為也不會有機會進入聆訊期,因為上市需要港交所和港證監會雙方批準簽字,任何一方不批準,上市就無法繼續。”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2019年1月23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達沃斯論壇上首次回應,礦機商不符合港交所“上市適應性”核心原則。
目前距離比特大陸IPO申請有效時間還有兩個多月,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將堅持程序正義,給公司保留申訴的權利,但是“我們還是堅持上市適應性的原則”。
借殼上市或轉戰美國?
回到比特大陸本身,招股書披露,公司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專注于設計用于加密貨幣挖礦和人工智能的ASIC芯片,比特大陸的主要業務包括銷售加密貨幣礦機和AI硬件、礦池運營、礦場服務、自營挖礦、及其他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業務,且比特幣與螞蟻礦機品牌提供各類配備專有ASIC芯片的礦機。
再來看財務數據,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營業收入為28.45億美元,凈利潤為7.43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其中礦機銷售營業收入為26.8億元,占營業總收入比重為94.3%;礦池運營收入為0.4億美元,占比1.5%;礦場服務營業收入為0.2億美元,占比0.8%;自營挖礦營業收入為0.9億美元,占比3.3%。
從營業收入來看,礦機銷售是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利潤的主要貢獻者。但如今正面臨行業寒冬以及監管的雙重壓力,礦機生產銷售的可持續性就大打折扣,按照港交所上市適應性核心原則,也就是礦機業務模式是否具有持續性并不明確。
Baker McKenzie律師事務所合伙人Ivy Wong表示:“除了金融業績記錄等基本上市要求外,香港交易所還專注于業務的適用性和可持續性以及業務對散戶投資者的風險,比特幣價格所反映出的潛在市場投機行為,使得這個行業的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更難呈現。”
在比特大陸的招股書中,其試圖向港交所證明其商業模式具有可持續性,其宣稱自己是“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的有力競爭者”,有可能加入英偉達和谷歌等科技巨頭行列,目前公司正在研發新的AI芯片,但港交所似乎并不買賬。
對于市場傳聞比特大陸正在向AI人工智能轉型,其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并非外界傳言那樣,公司核心業務就是芯片設計,第一是ASIC芯片設計,對于GPU、CPU來說是一種新的芯片設計思路,但目前大部分芯片創業公司都選擇做ASIC;第二就是AI芯片,主要用來處理視頻、圖片這些視覺數據,只是不同的芯片設計應用在區塊鏈和AI兩個方向,但不能說公司是業務轉型。
“我們還沒有收到港交所那邊的回饋,有望或者無望上市都不好說,外界比較關注我們的上市進程,但我們內部更多關注產品本身。”上述公關部負責人表示。
至于是否會另辟蹊徑借殼上市,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還在跟港交所積極溝通,沒有其他想法或者安排。
據傳嘉楠耘智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赴美上市事宜,記者向嘉楠耘智公關部負責人求證,對方表示關于上市的相關信息不方便評論,公司也沒有尋求轉型,一直堅持做芯片設計。
上市不成是否會借殼港股上市?雖然上述兩家都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是在幣圈早已有借殼上市先例,比如火幣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李林聯合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收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股份,收購完成后,李林將持有桐成控股73.73%的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
幣圈不少人認為,李林收購港股上市公司意在將旗下資產裝入上市公司,為以后公司發展區塊鏈、虛擬幣、礦機業務謀求新出路。
2019年1月17日,港交所披露易公告顯示,OK集團創始人徐明星斥資4.84億港元收購前進控股集團60.49%已發行股份,被外界視為效仿火幣集團投資桐城控股的借殼上市行為。前進控股集團昨日開盤股價大漲,盤中最高漲逾70%,不過收盤漲幅大幅收窄至8.97%,報0.425港元。
但收購股份成功并不是說可以直接將其他業務裝入上市公司體系,按照港交所上市規則,當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24個月內,控制人向上市公司累計注入資產的資產比率、代價比率、盈利比率、收益比例和股本比率任一指標高于100%,都將被認定為反向收購(借殼上市),需以IPO申請的標準進行審批。同時,港交所保留自由裁量權。
證券時報記者 羅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