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這一服務已上線支付寶,用戶可通過支付寶首頁搜索“相互保”,或“支付寶-我的-螞蟻保險”找到相應服務入口,在自主選擇授權芝麻分評估、簽署付款授權服務等協議后,即可加入保障計劃,享受到具有互聯網特色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體驗。
0元加入先享保障 花小錢抵御大風險
數據顯示,癌癥和惡性腫瘤的平均治療費用為50-60萬,全國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群體占貧困人口42%以上。但與此相對,健康險在全國市場滲透率僅為9.1%,價格高和缺乏了解往往成為人們購買商業健康保障的兩大阻礙,“相互保”的出現給大眾帶來了普惠新選擇。
相關產品負責人方勇介紹道,與一般保險產品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需先支付固定保費不同,符合條件的用戶可以0費用加入“相互保”,后續費用則根據每期實際發生的賠付案例進行分攤。同時,在單一案件中,每個用戶被分攤的金額不會超過1毛錢。
“分攤的時候不僅是在支付一筆費用,更是實實在在幫助一些人,讓用戶相互守望、彼此幫助,是‘相互保’的初心,更是相互保險的使命”。 信美相互董事長楊帆說。
根據規則,每月有兩次公示、兩次均攤。在公示日,當期出險案例將會適度隱藏敏感信息公示,并接受異議投訴。公示無異議的案件所產生的保障金,加上10%的管理費,會在分攤日由所有成員均攤。錢花在哪里,每個參與者需要分攤多少錢,完全公開透明。
至于患病時能拿到多少錢,則根據重疾初次確診的年齡而定:不滿四十歲,賠付金額為30萬元;超過四十歲,則為10萬元。確診患病后,只需手機拍照上傳相關憑證,公示無異議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公開透明的互助模式 一人生病大家共濟
據了解,此前產品在預約階段,就吸引了超過1000萬人參與,尤其是年輕群體對“互助共濟”接受度頗高。90后的小洪(化名)表示:“這款產品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每一筆費用不僅保障了自己,更是在幫助他人”。
實際上“相互保”這種模式,此前也出現在互助產品中,但兩者卻有著本質不同。信美方面相關負責人曾卓表示,“支撐‘相互保’的是經過備案的保險產品,信美相互也擁有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牌照,能夠長期穩健運營”。此外,“相互保”一次性全額賠付也與互助產品“收到多少、給付多少”政策不同。
對于“互助共濟”運營模式而言,公正透明最為關鍵。據了解,作為一款正規商業險,“相互保”除了遵循法律法規進行信息披露外,還引入了兩大措施:一是設立公示制度,接受全體成員監督;二是引入了區塊鏈技術,保障信息不可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