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相繼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有意思的是,這一次業界關注的重點已經不是“誰是龍頭老大”,而是如何“抗壓”——保持業績增長的同時抵抗原材料價格暴漲、市場需求低迷、出口運輸費用高等行業難題。
帶著這些難題,家用空調企業艱難地走過了2021冷年,跨入2022冷年。然而,這個冷年的開端就被國內疫情打斷,零售終端業績損失慘重。在這個業界預期空調內銷量將跌破5000萬臺關口的新冷年,破局的關鍵在哪里?
力推高端的背后,是對需求“質變”到來的認定
面對如一潭死水的內銷終端市場,依靠產品來調集能量,煥發消費熱情變得十分關鍵。在這片沉靜得嚇人的市場里,大多空調企業和渠道商都認同,高端是當前必須重點突破的產品策略。
2021冷年,相比低端機型不時的結構性缺貨和中端機型的不溫不火,高端產品在消費意愿和企業觀念上達成了相當完美的契合。很多專賣高端品牌和產品的經銷商,在2021冷年賺得“盆滿缽滿”。無論在哪個零售終端數據統計當中,8000元以上、1萬元以上價位段的空調銷售額占比都在以接近5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
在原材料價格暴漲的情況下,各個空調企業被迫放棄低端爆款引流、高端產品獲利的營銷方案,轉而全面加大高端機型的推廣力度。一些主流空調品牌給經銷商的政策均為搭售套餐,即必須認購低端機型搭配多個高端機型,這給線下經銷商增加了推廣難度,但也客觀上強力推進了高端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培育。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海爾空調能夠在2021冷年取得令人驚喜的成績,其經營多年的以卡薩帝為核心的高端路線功不可沒。海爾洗空氣空調受到了市場極大的青睞,在1.5萬元以上的市場中,卡薩帝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40%。
力推高端存在著市場消費意愿的巨大矛盾,至少在2021冷年,由于高端推廣力度遠大于低端機型,業界可以看到,除電商平臺的低端機型持續有貨之外,線下低端機型出現結構性缺貨。這讓線下經銷商在2021冷年承擔了比以前渠道庫存高壓還要巨大的市場壓力,也讓很多消費者因換新需求的理想價位出現偏差而放棄購買。但空調企業似乎集體下定決心,寧可扛下2021冷年的消費意愿矛盾,也要將高端產品的價格概念固化下來——換新的成本就是這樣。
按照空調行業目前的共識,中國居民雖然處于疫情后消費意愿并不高的時期,但對5億~6億臺空調保有量的使用者來說,以舊換新的目標已經不是單純知冷知熱那么簡單,消費者對于空調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有了明確需求——通過空調的使用,可以讓居室環境更加舒適——空調風不再難受、密閉的空間也有新鮮潔凈的空氣、濕度可以智能調節、控制可以互動智能。
空調產品囤積的巨大換新量和空調企業強烈的高端產品推廣力度,讓空調需求“質變”的時間節點就在眼前。
高能效拉動作用存疑,新風極速上量成關鍵
毫無疑問,家用空調市場徹底進入了以“換新需求”為主的存量增長時代,但市場需求的“質變”并非以高端為目標,而是以讓居室環境更舒適、更健康為目標。各個空調企業尋求破局的道路,首先就要從產品戰略上進行定點突破。
從2022冷年的態勢來看,高能效和新風,顯然成為了各大品牌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家用空調新能效標準正式實施一年后,自2021年7月1日開始,中國空調市場不再允許舊能效標準產品售賣。中國空調市場徹徹底底進入變頻空調為單一類型的時代,而市場機型明顯朝著兩極分化路線走,新能效3級的產品沖量,而新能效1級產品則成為重要賣點。但從多個經銷商的反饋來看,由于新能效1級幾乎成為了中高端產品的標配,高端產品的核心賣點并不在此,在銷售過程中,這一賣點對銷售的拉動作用實在有限。業界專家也認為,從數據來看,新能效1級產品必定在2022冷年占比大幅提高,這與各個企業向中高端機型調整產品結構比重有直接關系,但新能效1級并不足以吸引目標人群。
與新能效1級對銷售的拉動作用存疑相比,新風功能在經歷了三四年的市場推廣和技術升級后,于2021年卻實實在在地成為了帶動市場的新動力。
隨著新風空調近年來的持續推廣,“密閉的空調使用空間需要新鮮空氣”與現代消費者日益增強的健康消費需求不謀而合。同時,隨著技術升級,新風空調基本實現了無需額外打孔的便捷安裝,能夠完美保證室內環境面積的新風量和潔凈度。在技術缺點全部解決之后,新風空調迅速被市場接受,在《電器》記者隨機采訪的10余位朋友之中,全部對新風功能持肯定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年中,自清潔、無風感、智能控制、濕度調節、空氣凈化等功能輪番成為空調市場的賣點,這些賣點集成在一起就是現在高端空調的標準配置。然而,包括無風感、調節濕度等在內的重要技術成本較高,向下普及難度偏大。新風這一成本低、集成凈化過濾作用的功能具備向下普及的條件。目前市場上,如華凌這種年輕品牌均配置了新風功能來沖擊市場。
根據《電器》記者粗略統計,目前新風空調的零售額占比已經從2020年之前的不足1%迅速提升到5%,且這一占比很可能在2022年突破15%。同時,新風健康概念的普及,也能激發目前踟躕不前的換新需求人群的購買欲望。
新風空調的起勢,應該算是平淡無奇的空調市場中難得的一抹亮色。
破局不能忽略的圈層
產品策略顯而易見的變化并不足以逆轉當前巨大的市場壓力,而空調需求“質變”的到來則顯而易見地涌現出各種差異化消費痛點,于是“破圈”成為空調行業新的創新目標。
廚房空調、兒童空調、臥室空調、房車空調乃至衛生間空調統統沖向市場,這集中反映了空調行業的創新能力,以及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營銷的戰略目的,但成效并不會對空調本身的市場格局產生巨大的沖擊。以房車空調為例,即使2022年爆發式增長,充其量也不過20萬臺的車,其中還有部分車型是配裝暖通制冷系統的;以廚房空調為例,目前的解決方案并不能完美適合中國廚房的大規模應用,反而方太在今年8月上市的集成烹飪中心2代更加適合廚房的制冷需求。
跨界破圈并不能顛覆產業版圖,但圈層的概念并不限于應用領域,更多地顯現在年齡和地域方面。在消費分級愈發明顯的2021年,年齡圈層已經愈發清晰地顯現出差別。
這也是華凌之所以能夠在線上市場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自從美的恢復使用開始,華凌表面上看是線上市場沖量的品牌,實則是面向“90后”甚至“00后”的市場潮牌。業界此前對華凌這個“老品牌換新顏”的做法并不看好,但通過對“90后”年輕圈層所作的針對性產品設計和營銷規劃,華凌成功實現了品牌的蛻變。2021年上半年,華凌在線上市場的銷售額占比已經突破5%,在美的和格力主品牌于線上市場不分伯仲之時,華凌成為左右勝負的重要品牌。
年齡圈層在消費理念上的差別,已經不僅體現在“90后”年輕人和其他這種區分上,在“80后”成為當前市場絕對的主導之后,這部分人群不僅對空調的功能具有強烈的提升品質的需求,也對曾經固化的空調品牌概念產生了變化。這種潛移默化的消費認知,對目前營銷手法和形象代言上仍顯傳統的格力,帶來一定影響;相比而言,美的早在幾年前針對“90后”布局華凌后,就在營銷手法上向“80后”緊密靠攏,收到的市場反饋相當正面。
年齡圈層的影響對業績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對比過去兩年的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的暖通空調業務營收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而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營收則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在格力強勢革新渠道模式接近成功后,格力的營銷急需對不同的圈層進行針對性部署,這或許也是做自媒體出身的王自如加入格力任總裁助理的原因之一。
在年齡之外,圈層還存在于不同的市場層級當中。2021冷年被寄予厚望的三四級下沉市場雖有增長,但表現遠低于行業預期。對于下沉市場如何扭轉局面,各個品牌戰略不同。如奧克斯在2022冷年開盤宣布推出子品牌華蒜,與拼多多戰略合作,推進下沉市場。
海爾將三四五級市場的電商渠道與線下渠道進行組織融合,實現與終端客戶交流與培訓,強化產品展示、營銷活動等方面能力與精細化水平,提升單店產出。僅2021年上半年,海爾的電商下沉渠道觸點就增加了8000家。
針對下沉市場,美的空調通過直營零售變革,推進線下渠道的“垂直效率提升”,目前超過90%的線下專賣體系零售商可向美的直接下單采購,初步實現代理商向運營商的轉型目標。
作為下沉市場最大的傳統優勢“玩家”,格力是2021冷年變化最大的品牌,在經歷了慘烈的陣痛之后,憑借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直播帶貨開路,精簡傳統渠道層級,建立“董明珠的店”超級直營體系,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格力的渠道模式幾乎精簡完成。事實證明,格力通過此次渠道模式變革,成功抵御了原料成本暴漲的沖擊,實現營收利潤雙增,下一步格力將進一步完善新渠道模式的分工、優化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