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提出,2022年年底前,企業和群眾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到2025年,電子證照應用領域更加廣泛,加快推進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身份證、社會保障卡等個人常用證照電子化應用,推動相關電子證照普遍使用。
業內人士表示,數字身份基礎設施建設初期,便有千萬臺終端量級的場景建設。保守估計,僅醫療、金融、酒店民宿等領域,實現第一級應用便可帶來超1300萬臺設備的量級空間。身份證電子化浪潮下,核心板塊廠商有望充分受益行業紅利。
事件驅動 2022年將全面推行電子身份證
身份證電子化依據《居民身份證法》,以身份證制證數據為基礎,通過國家“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簽發與實體身份證芯片唯一對應的電子文件,也是公安部認可的國家法定證件及身份憑證。
2022年2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已經印發 《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明確將聚焦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服務事項,充分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電子證照在更多領域應用并實現全國互通互認。
目前來看,電子身份證具備三大優勢。第一,保護個人信息免遭泄露。在實體身份證的條件下,當市民出示身份證時,其姓名、身份證號等全部敏感信息都暴露于物理條件,還有“復印件”、“身份證拍照核驗”這種極易導致居民隱私泄漏的身份驗證方式。而在電子身份證的條件下,查驗身份時只能獲得一個加密的字符串,那些無關個人身份驗證的信息就無法被讀取。
第二,有效解決身份證遺失、被盜用等問題。一旦用戶手機丟失,只需在其他任一手機上登錄支付寶,原手機支付寶上的網證就會自動刪除。用戶還可以去可信身份證受理點重新“刷證”,用二代身份證芯片再辦一個新網證,舊網證會自動作廢。
第三,核驗身份更高效。手機即可完成身份檢查,效率更高,未來物理及電子身份證將共存,畢竟我國還有大量的老年人群體,并行是未來或將長期維持的局面。
行業前景電子身份證應用場景將更為豐富
身份證電子化發展已久,深厚積累足以支撐其快速拓展。
我國在身份證電子化上早有嘗試,早在2010年,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就根據公安部指示開展網絡身份管理試點研究,并在十二五期間承擔了國家863計劃“網域空間身份管理”等信息安全重大專項,研發了“網絡電子身份標識(elD)”技術并形成了相關標準體系。eID就曾發布eID電子證照這一線下身份認證功能。
而從2015年開始,在公安部的直接領導下,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積極開展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研究,組織承建“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平臺),助力新時代社會治理現代化。CTID平臺也推出了居民身份網絡可信憑證(CTID),其是由CTID平臺簽發給個人的權威網絡身份憑證。
CTID基于公安部法定身份證件制證數據,采用國密算法,由CTID平臺對法定身份證件所承載的身份信息進行脫敏、去標識化處理,統一生成不可逆、不含明文信息,且與法定身份證件一一映射的數據文件,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實現在線身份認證。在政策的推動下,身份證電子化的快速推進有望“水到渠成”。
參考CTID應用建設,根據其在2021年6月公布的 《可信數字身份生態產品推薦清單》,數字身份證應用場景建設主要涉及:可信數字身份二維碼安全芯片、可信數字身份二維碼模組、可信數字身份加密機、平臺簽名驗簽服務器四大類產品,主要涉及真實身份核驗、網證認證等功能。應用場景如涉及個人身份認證等需求,需要采購相關設備與平臺進行對接,相關軟件系統也需要一定改造從而順利開展相關業務。隨著數字身份證進入加速普及期,將加速政務、金融、醫療、運營商等行業的相關業務系統對接,有望帶來增量采購需求。
光大證券指出,數字身份基礎設施建設初期,便有千萬臺終端量級的場景建設。保守估計,僅醫療、金融、酒店民宿等領域,實現第一級應用便可帶來超1300萬臺設備的量級空間。
布局思路三條投資主線受益身份證電子化
目前來看,數字身份證產業鏈相關板塊眾多,核心賽道廠商有望共同受益。首先,身份認證識別核心技術廠商,包括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智能信息采集與身份識別廠商,PKI等密碼解決方案廠商,CA認證廠商,電子簽名廠商等;其次,公安等部門身份證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廠商,比如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平臺)等;再次,其他輔助技術廠商,包括智能芯片硬件廠商,二維碼識別模塊廠商,以及數據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等。
中金公司認為,身份證電子化浪潮下,核心板塊廠商有望充分受益行業紅利。推薦電子簽名與身份認證底層技術供應商泛微網絡;建議關注二維碼識別模塊廠商新大陸;關注身份識別產業鏈相關公司:雄帝科技、數字認證、神思電子、南威軟件、恒寶股份、科藍軟件。
華西證券指出,根據CTID公眾號發布的《可信數字身份生態產品推薦清單》,在核心系統支撐下,伴隨數字身份證相關政策加速推進,今年相關供應商有望核心受益,相關受益標的包括芯片及模組供應商新大陸;二維碼模組供應商民德電子、天波信息;簽名驗簽服務器供應商數字認證、吉大正元等。
光大證券表示,根據電子身份證的產業供應鏈劃分,建議關注三條投資線索。第一,系統平臺與建設,建議關注新大陸(與中盾安信共同開展基于二維碼的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應用,已進入可信數字身份生態產業入圍名單)、美亞柏科。第二,識讀設備與芯片,建議關注新大陸、民德電子。第三,加密與簽名服務等,建議關注吉大正元(深耕身份認證與密碼行業,已進入可信數字身份生態產業入圍名單)、數字認證。
到2025年,電子證照應用制度規則更加健全,應用領域更加廣泛,支撐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取得顯著成效,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在身份證電子化之后,包括社保卡、戶口簿等在內的其他證照的電子化發展也將加速,證照電子化行業的全產業鏈都有望在這一浪潮中迎來發展機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