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消息,近日,高德地圖與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聯合發布全國停車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目前國內已建設了超過百萬的停車場,但對比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停車位依然緊缺,尚有8000萬的停車位需求缺口。
分城市來看,根據公安部數據,截至今年9月,我國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依次為: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西安、武漢、深圳、東莞、天津、杭州、青島、廣州、石家莊、寧波、佛山、臨沂。這18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均已超過300萬輛,其中,北京超過600萬輛,成都、重慶超過500萬輛,蘇州、上海、鄭州、西安超過400萬輛。根據高德地圖線上收錄的停車場數據顯示,北京停車場數量最多,超過4.7萬個。
根據實際出行找停車場的頻次和花費時間綜合分析,高德地圖采用“停車難指數”作為各大城市停車難易的評價指標。報告顯示,全國出行找停車場最難的十大城市分別為:深圳、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西安、長沙、鄭州和成都。整體來看,南方城市普遍比北方停車更難。比如,深圳停車難指數為11.6,表示深圳車友平均每100次駕車導航,約有11.6次到達目的地后未能停車需要再次查找停車場,比全國主要城市停車難指數高14.1%。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各大城市重點區域路邊停車場平均價格分析,廣州以每小時26元的停車價格位居首位,其次分別為上海20元、深圳20元、南京20元、杭州12元、北京10元、蘇州10元、成都10元、重慶8元、天津8元、武漢4元。
停車也已經成為駕車人群出行時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根據高德地圖基于位置的UGC問答服務“問問”的統計分析,關于停車的問題在所有目的地和出行問題中占比超過70%,其中最關心的問題主要是:附近好不好停車,停車費用多少,是否免費,以及附近有沒有充電樁等。目前,高德“問問”已經累積了近億條車友們的停車建議,覆蓋千萬級別的熱門地點。
事實上,近年來,主管部門和各地城市紛紛將停車納入統籌規劃,加強停車設施建設。比如,土地利用率更高的立體停車場近年越建越多。根據高德地圖線上收錄的數據,全國立體停車場數量已達5600多個。其中最大的為今年9月正式開園的北京環球度假區停車樓,為地上5層地下1層,單體面積達22萬平方米,提供近7000個停車位。除了增加車位供給,不少城市也在推廣停車資源錯時共享,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辦公住宅在滿足自用的情況下實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停車時間差,爭取更多停車空間。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李萌特別研究員表示,“數字技術是智能交通的核心技術,應該發揮積極作用。當前地圖導航已經成為數以億計出行者的必備工具,然而在復雜的道路交通環境中提供精準的出行服務是極具挑戰的。高德地圖積累了豐富的動態路況信息,以及全國范圍的靜態停車場數據,在智能算法的支持下,有能力將動靜態交通資源的信息化水平再上一個臺階。近期,高德地圖在導航服務中上線了停車雷達功能,我們聯合開發的智能算法能夠基于出行需求、復雜的道路運行狀態,以及重要交通事件信息,推薦出行目的地附近的備選停車場,還提供具體位置、車位情況、停車費用等豐富信息,有效減少車主們找停車場花費的時間以及對周邊交通的影響,也為即將到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交通與安保提供有力保障。”
根據統計分析,增加了“停車雷達”工具的出行導航算法可以為車主精準規劃“從停車場到停車場”的完整行程,尋找停車場的時間可以顯著降低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