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13日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稱《計劃》)。《計劃》要求,到2023年,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以及3至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8年至2020年,工業互聯網起步期的行動計劃已經全部完成,2021年至2023年將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
工信部制定了快速成長期的具體目標。《計劃》要求,到2023年,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標識解析體系創新賦能效應凸顯,二級節點達到120個以上。打造3至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工業企業及設備上云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
《計劃》還要求,到2023年,重點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應用普及率達到30%。培育發展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1至2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5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聚焦重點工業領域打造200家貫標示范企業和100個優秀解決方案。
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長李君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從2017年底開始,作為我國的重點戰略去推進,經過3年多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實踐深耕的階段,工業互聯網的泛在連接要解決工業領域最基本的工業要素,也就是人、機、料、法、環的全面連接。
將開展標識解析增強行動
為實現以上目標,《計劃》要求開展標識解析增強行動。加強標識規模化應用推廣。培育一批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拓展冷鏈物流、應急物資、智慧城市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李海花介紹說:“工業互聯網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就類似于互聯網領域的域名解析系統(DNS),是全球工業互聯網有序運行的核心基礎設施。”
和消費互聯網相比,工業互聯網的解析任務更重。消費互聯網經過30年的發展,全球46億用戶,域名總量3.65億,反觀工業互聯網,經過數年發展,全國9000多家企業用戶,標識總量近100億。
李海花認為:“標識解析是個很大的生態,需要大型的龍頭企業、軟硬件企業、平臺商、地方相關產業機構以及中小型企業等共同參與,一起把標識生態打造得更加完備和全面。”
“5G+工業互聯網”潛力巨大
《計劃》中有26處提及了5G,并進一步明確,要深化“5G+工業互聯網”,支持工業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推動5G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加快典型場景推廣;探索5G專網建設及運營模式,規劃5G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5G網絡化改造、應用孵化、測試驗證等服務。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不久前表示,5G和工業互聯網還處在發展的初期,需要通過持續創新、保障安全和行業協作三個關鍵舉措,更好地推動“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中國擁有目前全球最好的5G網絡,工業互聯網在行業的應用覆蓋和企業聯接上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這些新能力必將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
華安證券分析師尹沿技認為,工業互聯網已成為5G在垂直行業應用的中長期主賽道。預計2025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4萬億元,蘊含著我國信息技術領域中長期最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
據億歐智庫數據,我國當前90%的制造業企業配有自動生產線,但僅有40%實現數字化管理,5%打通工廠數據,1%使用智能化技術。此外,華創證券表示,我國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堅實技術底座支持,目前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人員和設備定位等行業應用場景已得到較為充分的實踐,隨著行業協作的深化及標桿項目的落地,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復制、推廣有望加速。
而據賽迪顧問預計,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達8924.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6%。華安證券測算顯示,2025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4萬億元,蘊含著我國信息技術領域中長期最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
萬和證券建議從三方面尋找投資機會:首先,工業數據是智能制造發展的核心要素,關注數據中心建設相關標的;其次,網絡構建以及IDC建設將直接拉動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等硬件需求,相關標的或受益;第三,隨著制造業進一步復蘇回暖及智能化需求的釋放,看好國產工業軟件技術不斷突破所迎來的新發展機遇。
從微觀端企業的盈利表現來看,萬和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工業互聯網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2.95億元,同比增長11.98%;歸母凈利潤4.64億元,同比增長42.17%;扣非凈利潤3.60億元,同比增長55.87%。無論從營收還是扣非凈利潤來看,工業互聯網都是計算機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產業,政策驅動下,盈利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安全等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突破
“上云、用數、賦智”,工業互聯網要實現發展目標,安全已經成為“護城河”,《計劃》中“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互通工程”“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工程”“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無不以“安全”為基本保障。
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計劃》將“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作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保障行動之一,強調安全防護、信息共享、協同處置的安全運行閉環,這勢必推動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更加快速、更加有序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加快網絡安全技術創新和保障能力提升。
此外,《計劃》提出,培育一批網絡安全龍頭企業,在智能制造、車聯網等細分賽道孵化一批“高精尖”特色安全企業,帶動安全產業鏈供應鏈提升。記者了解到,目前奇安信配合各級主管部門進行了多個工業互聯安全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實踐,2020年9月在重慶布局建設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西部中心,該中心主要進行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產品研發及推廣應用,為制造業行業提供全方位網絡安全服務,構建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生態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