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揮手告別的2020年年末,多個工業互聯網行業示范名單公布,引發行業關注。從名單來看,更多大型企業進行了“智能化”改造,改造也從最初的“小打小鬧”深入到業務核心區。行業認為,工業互聯網技術和市場初步成熟,新的一年值得期待。
2020年12月24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48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方向試點示范企業名單示范”,48家示范點應用分為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基于數字孿生的數據管理,以及生產制造與運營管理四大類。
“我們認為當前工業互聯網初步成熟,除了技術外,也包括市場的初步成熟。”線性資本合伙人黃松延介紹,“從名單中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落地多元,從初步的數字化到供應鏈的優化,再到數字化與前端生產工藝的深度結合。值得關注的是,大型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核心環節智能化,并愿意為數字化智能化買單,在我們看來這意味著市場真正地打開。”
隨著落地深化,如何讓工業互聯網真正為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成為行業探索方向,其中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將工業互聯網與垂直領域更緊密結合。
在工信部同樣剛剛公布的“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64個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方向試點示范名單”中,公布了面向行業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44個,覆蓋了化工安全生產、船舶動力系統、汽車電子、發電行業、鋼鐵等領域。
上海全應科技公司將關注點聚焦在熱電領域,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控制供熱系統運行。“我們通過數字雙胞胎技術,實時計算出最高效能的工藝參數后反饋設備運行。經測算,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電廠能效3%至5%。”上海全應科技總經理夏建濤說。
夏建濤介紹,在將工業互聯網應用到垂直領域時,如何將傳統工藝與數字化技術整合是難點。“當前,很多工業平臺在行業know-how和專業技術方面積淀不足。受此影響,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層潛力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此外,2020年年末《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的發布也引發關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標識解析體系可以實現信息的跨系統、跨企業、跨地域交互。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應用推廣進入到加速發展時期,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浙商證券分析師張建民稱。
工業互聯網作為“十四五”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關鍵一環,行業對2021年充滿了期待。“2021年,不同垂直領域一定會有更多的工業互聯網公司創立。我們也觀察到,頂級人才開始向這個行業聚攏,一些頂級行業專家從高校投身到了實業中。”黃松延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