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在醫療領域,互聯網+醫療再次受到力挺,《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業內認為,互聯網醫療將迎來更多實質性利好。
互聯網醫療不斷加速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醫療更是打下漂亮一戰,充分發揮在線醫療優勢,開辟線上抗疫場景。
國內大數據分析公司Analysys易觀今年6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88億元,相較2018年環比增長35.6%。受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作用獲得認可,各項政策利好頻現。2月,國家衛健委先后發布3份涉及互聯網醫療的文件,提出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及藥品配送服務,增加新冠肺炎在線預檢服務等。3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提到,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也發文提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
此次發布的《意見》指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以互聯網優化就醫體驗,打造健康消費新生態。進一步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探索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等互認制度,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導的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探索完善線上醫療糾紛處理辦法。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規范推廣慢性病互聯網復診、遠程醫療、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模式。支持平臺在就醫、健康管理、養老養生等領域協同發展,培養健康消費習慣。
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醫聯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明顯感受到國家對于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決心與效率,利好政策不斷。復診隨診對于慢病患者是剛需服務,醫聯一方面會專注做好患者的互聯網慢性病管理,提供治療建議、治療效果評價、電子處方、用藥指導、心理輔導、生活方式干預等一系列有效、低價、可及的院外慢病管理服務;另一方面,也在堅持用互聯網的方式賦能醫生,為每位平臺醫生配備專屬人工醫助,并利用多種AI與大數據相結合的慢病管理工具,為醫生增效,助力醫學科研。
互聯網醫保支付頻試水
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一直備受行業關注。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疫情之下公立醫院紛紛入局互聯網醫療,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一些互聯網醫療平臺借助互聯網醫院,在各地已經不斷試水打通醫保支付渠道。
早在2月28日,醫聯在成都市醫保局的指導下,率先打通了成都高新海爾森互聯網醫院在線個賬醫保支付通道。這意味著成都慢病患者在醫聯互聯網醫院平臺上,不出門即可享受線上問診購藥,醫保個賬在線支付、送藥到家的服務。醫保個賬支付通道的打通意味著為醫聯是國內為數不多跑通從問診到購藥到醫保支付整個閉環流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之一,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線上就醫便利。
而在今年3月31日,平安好醫生宣布,旗下互聯網醫院已已成為首批開通湖北省醫保在線支付的機構并已完成上線。疫情之下,湖北火速上線的“互聯網醫療保障服務平臺”,成為全國首個開通互聯網醫療醫保在線支付的省級醫保平臺,也標志著“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邁入新的階段。
業內預測,隨著5G時代到來,智能機器人、遠程醫療等技術實現突破,互聯網醫療將迎來更高速的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