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保險業發展帶來了諸多方面的考驗。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險企特別是壽險公司主要銷售渠道的代理人隊伍線下展業受阻,從而給保險新單銷售造成不小的影響。
疫情防控提供線上轉型契機
但危機之下也蘊藏機遇。伴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特別是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已經對線上購物具備了較高的接受程度,年輕消費者群體更是普遍養成了線上消費的習慣。
在這股浪潮中,保險也概莫能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收入1857.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5.7%,互聯網財產保險實現保費收入838.62億元,同比增長20.60%,高出財險市場同期增長率近10個百分點。誠然,保險作為一種較為復雜的金融產品,暫時還難以完全脫離線下,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近年來正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保險行業,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其保險消費行為轉移至線上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疫情防控為保險產品的線上銷售帶來了一個特殊的契機。當前,保險公司的線上渠道主要包括自營和第三方兩大類,不同平臺之間的競爭關系,使得許多保險產品在產品介紹、銷售服務、產品價格等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給客戶的保險產品認知帶來諸多障礙,進而影響了保險的線上銷售。而隨著疫情防控推動提升客戶對線上購買保險的認可程度,保險公司將持續加大線上的投入布局,并且通過線上營銷資源的整合,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體系,為客戶帶來更加便利的保險購買體驗,進一步釋放保險的線上銷售潛力。
例如,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就利用自身線上渠道優勢,積極布局多樣化線上場景,尋求多類型用戶對話渠道。除了抖音、快手等傳統短視頻流量陣地,眾安保險也積極嘗試在支付寶、淘寶生態與用戶建立連接和互動。眾安保險表示,其將通過新場景賦能與新技術變革的雙重加持,不斷整合前沿的營銷資源,激發互聯網用戶深層次的金融保險需求,從更多渠道、更廣范圍服務年輕的新生代用戶。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眾安保險借助新場景、新觸點,實現自有平臺總保費超10億元,總保單突破80億張。
直播賣保險存合規隱患
近來火爆的直播帶貨也成為保險行業挖掘線上營銷潛力的新領域,目前,已有多家保險機構試水。但直播賣保險的嘗試也伴隨著不少的爭議,這些關于創新風險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在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針對互聯網保險消費的投訴量也在攀升。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 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10531件,同比增長121.01%。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8484件,同比增長128.25%;涉及人身保險公司2047件,同比增長95.32%。主要反映銷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義、理賠條件不合理、拒賠理由不充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問題。
直播帶貨這一眼下火熱的營銷方式也存在諸多亂象。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直播帶貨就是消費維權負面信息的重點之一,監測期內相關信息超過11萬條,“槽點”主要體現在售后服務難保障等方面。
從保險監管的角度來看,去年銀保監會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顯示,互聯網保險監管新規將延續嚴監管態勢,強調“機構持牌、人員持證”。其中內容還規定,保險機構授權營銷宣傳合作機構的營銷宣傳活動僅限于保險產品展示和說明、與保險機構自營網絡平臺網頁鏈接等,營銷宣傳合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開展保險銷售,不得開展保險產品咨詢,不得開展保費試算,不得片面比較價格和簡單排名,不得為投保人設計投保方案,不得代辦投保手續,不得代收保費,不得限制保險機構獲取客戶投保信息。
再回過頭來看當前直播帶貨保險的相關嘗試,有的機構混淆線上線下保險業務進行監管套利,有的保險短視頻、直播主體不具有合法資質,還有的保險短視頻、直播內容存在誤導宣傳等諸多問題,均存在需要重視的合規隱患。
近日,河北銀保監局就針對短視頻直播等自媒體保險銷售誤導現象發布通知,要求轄內各保險公司和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對履行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監控和處置機制、加強從業人員合規教育等方面開展全面排查。
隨著短視頻、直播帶貨等互聯網銷售新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北京銀保監局也在近日印發的《關于保險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風險提示的通知》中,對轄內保險機構著重進行提示。就保險機構而言,應當嚴格區分保險短視頻、直播業務形式。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判斷,屬于互聯網保險業務的,應當嚴格符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對于通過線上引流、線下轉化等方式開展銷售活動的,應當嚴格遵守所屬渠道類型及相關保險產品銷售的監管要求。
嚴格規范保險短視頻、直播有關主體也是監管部門強調的內容。保險機構可以按照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建立自營網絡平臺,開展保險短視頻、直播等形式互聯網保險業務活動,應當集中運營、統一管理。保險機構對于所屬各級分支機構及從業人員個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的營銷宣傳活動,應當嚴格管理審核,確保營銷宣傳信息合規準確。保險機構應當充分“了解你的合作方”,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不得以信息技術費用、推廣費用、咨詢費用等名義變相支付保險銷售傭金。
此外,保險機構通過保險短視頻、直播進行營銷宣傳的,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得出現不實陳述或誤導性描述等情形。保險公司應當審核第三方網絡平臺以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提供宣傳服務的內容,對宣傳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規性承擔相應責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