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全球最大且仍在持續增長的出行需求和市場,而約車出行現已成為城市出行必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截至2018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已超過2千億元,近3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0%。市場擴張初期,互聯網企業、車企及投資機構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補貼及車輛投入,然而目前網約車企業仍處于大面積虧損狀態,部分企業開始從市場擴張轉為存量運營優化,大量資金流無法支持可持續經營的小型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如何平衡盈利性與可持續發展成為市場參與者的重要戰略考量,本文將對各城市梯隊中網約車企業在不同商業模式下的服務選項展開詳細研究,并提出相關洞見。
未來5年網約車市場增速將整體放緩,但仍保持兩位數的年復增長
網約車的滲透填補了城市人口增速超過出租車供給的出行缺口,過去7年中,市區人口超過400萬的中大型城市(31個)人口的年復增長率為4.5%,而出租車車輛增速僅為1.2%, 打車出行供給端未能滿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見表1)。
相比發達國家(以美國和韓國為例),中國人口基數大,車輛人均保有量較低,盡管中國網約車出行次數已處于全球較高水平,但是在未來規模增長軌跡中,我們預測復合年增長將從過去3年的82%降至未來5年的11%(見表2)。
導致其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
●日趨嚴格的合規及執行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均強調網約車是社會公共交通運力的補充,交通運輸部和工信部等7部委建議地方政府出臺相關合規細則對市場進行規范。各地方政府紛紛就汽車牌照、軸距、使用年限、司機駕駛年限等提出差異化要求,其中一線城市的執行落地要求最為嚴格
●運營成本和區域競爭壓力:為維護網約車市場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2017年起政府開始干預企業的補貼力度,這緩解了通過打價格戰獲客的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是一系列安全監管及保障投入使得企業至今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另外,中國出行市場是地區運營模式,全國性企業在與有強大車輛及網絡資源的地區性企業競爭的過程中還需要花費較大投入來進行市場推廣。網約車鼻祖Uber同樣面臨此類問題,其盈利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近年業務增速也很緩慢。Uber自2019年5月上市至今市值持續下降超30%,部分國家的業務已被競爭對手收購
●盈利模式的持續探索與投入:網約車服務如何與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從而創造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是各大企業爭相探索的首要問題之一。各類創新服務,例如網約車送餐服務、出行場景與生活場景結合建立生態閉環、移動單車等正在進行試點運營,但是網約車司機和乘客均呈現出高度的價格敏感性,平臺流失率非常高。如何提高司機穩定性和乘客留存率成為企業長期發展考量重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