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聯合發布了《2019-2020年中國企業招聘指數(BRI)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包括招聘指數、資源運營、過程運營、AI賦能、未來人才和北森洞察六個部分,對未來人才需求和獲取的戰略布局進行深入探討,同時為后疫情時代時代企業在人才領域如何破局開出藥方—精智招聘。
據了解,今年是北森連續第四年發布中國企業招聘(BRI)指數,它基于北森一體化招聘運營平臺2019年完整數據,跨越11大行業、上千家企業,依托企業發布的110萬+職位需求,700萬+面試信息、8000萬+條應聘信息、5億+條HR行為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建模分析,對不同地域、行業、類型企業的招聘狀況進行了詳實的分析描述。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周丹表示,從2019年整體的供需指數中可以看出,企業人才需求比較穩定,人才的流動更加理性謹慎,都市圈的建設正加劇著人才的爭奪,企業規模效應也更加凸顯,尤其是小微企業,需要更加謹慎地布局人才招聘。
同時,她指出,受內外環境影響,各行業間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差異化趨勢。企業人才招聘策略與能力更加成熟,整體招聘管理步入精準精細、科技助力、量身定制的運營深水區,因疫情帶來的短期人才招聘沖擊需理性應對,而中長期的軌跡基本不會改變。
報告稱,疫情對人才招聘的短期負面影響確實較為顯著,企業和應聘者都需要理性、謹慎應對。從中長期視角來看,招聘業務的發展軌跡基本會延續2019年的趨勢特征,疫情很可能只是暫時延緩或掩蓋了一些趨勢的表象。企業HR仍需高度關注針對過往招聘業務發展趨勢的分析和洞察,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招聘中長期戰略布局的指導。
各地區供需指數的發展趨勢顯示,川渝經濟圈整體招聘愈加活躍。華中繼續保持與華東持平;而華北供指數由2018年的40.91上升到2019年的97.71,其借助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向緊密集約型多組團格局轉變,依然對人才有持續有力的吸引力。此外,新一線城市杭州供需指數上升到146.90,超過廣州成為第四。
同時,2019年不同規模企業招聘供需指數相較于過往兩極分化更為明顯。其中,2000人以上的中大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數持續上升,5000-9999人的中大型規模企業需求相對平穩。超大企業( 10000+)需求指數高達657.25,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其經濟中流砥柱的地位更加顯著。而中小規模企業受到的挑戰仍在加劇,招聘需求也愈發理性。
隨著疫情下辦公和管理模式的創新迭代,各行業的人才招聘全流程開始在線上推進,這將極大地推動招聘方式的變革,企業將逐步基于資源自運營降低招聘成本,基于智能化和數字化方式提高招聘效率,基于人才評估等專業化工具提升人才質量,進而全面釋放招聘效能,進入招聘運營新時代。
另外,報告指出,校園招聘是企業未來人才競爭戰略的決戰起跑線,人才吸引在行業間已形成穩定格局,互聯網/房地產行業持續領跑。受經濟環境和疫情影響,校園招聘需求端有所所見,供應端的壓力持續增加,企業應重視因地制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