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日益成為巨頭們競爭的重要領域。5G迎來萬物互聯時代,2020年5G將進行大規模商用,工業物聯網將獲得新的發展。
在“翼生云網 智造未來——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指出,預計未來超過八成的5G應用來自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
5G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鏈接和網絡切片、邊緣計算能力,為智能制造、安全生產提供了高質量的網絡支持和數據連接能力,結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大的算力及人工智能的算法,5G、云計算以及AI技術的結合將助推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工業互聯網平臺不是在工廠內或者局部實現一定的連接,而是要實現全要素全鏈接。
據GE預測,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年產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超過消費互聯網1700億美元的產值。而中國大陸等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需求持續促進亞太地區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
這離不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王志勤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等原因對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提升產品質量和價值、加速商業模式創新和降低信息化應用門檻也要求中國工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市場巨大的潛能吸引著各種企業參與。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9討論稿)》,目前中國各類型平臺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數量也超過了50多家。
有傳統工業技術解決方案企業面向轉型發展需求構建平臺,如航天云網、海爾、樹根互聯、寶信、阿里、華為、浪潮、紫光等起步較早的平臺;也有大型制造企業孵化獨立運營公司專注平臺運營,例如徐工、TCL、中聯重科、富士康等大型集團企業剝離和整合內部相關資源,注資成立聚焦工業互聯網平臺業務的獨立運營子公司,在服務好集團的基礎上對外輸出成果。
電信運營商擁有網絡連接能力和數據中心資源,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市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均發布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31日當天,中國電信發布了其工業互聯網開放平臺。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陳忠岳指出,該平臺由中國電信自主研發和運營,從工業數據采集、工業數據中臺和工業數據應用三個層次為制造企業提供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產業鏈的數據賦能服務。
通過底層的工業智能網關,平臺可以根據客戶具體需求加載不同的數采協議轉換等邊緣應用,將物理空間中的各種生產要素,安全可信地映射成信息空間中的數據。
往上一層是工業數據中臺,以數字孿生的方式構建虛擬數字空間。通過數據匯聚和交換,打通信息孤島,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挖掘工業知識。
最上層的工業數據應用將匯聚自研、合作廠商和第三方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工業APP,共同構建起數據互聯生態圈。
陳忠岳舉例稱,在運用5G+工業互聯網平臺后,鋼結構企業中建鋼構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產品不良率下降了10%,運營成本降低了6%。
王志勤則以青島港口為例,該港口通過5G網絡遠程控制抓取集裝箱,“操控人員不用坐在高高的吊車上,可以在辦公室很舒適的環境就完成了工作。”
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曾告訴記者,“5G的商用化,就像修一條信息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修好了以后,在上面要跑什么車?我想跑的第一輛車應該是工業互聯網,因為工業的應用才是5G的最佳應用場景。”
不過,由于工業互聯網還處在發展初期,也面臨許多挑戰。從產業領域看,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平臺產業生態還需持續構建。 大部分平臺企業以單打獨斗為主,希望自主構建端到端完整的平臺架構,即使在自身不擅長的領域投入不必要的資金和人力。王志勤指出,應當積極開展協同合作,構建全國協作的跨領域合作平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