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兩大保險巨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擬設立互聯網壽險公司的傳聞引爆保險圈。據證券時報記者調查,國壽互聯網壽險公司籌備組已經成立。
平安則回復記者稱,沒有籌建互聯網壽險公司計劃。不過,記者了解到,平安的確在整合相關業務,其中就有原來的網銷業務。
多位保險業人士分析,兩大巨頭同期同一性質的動作,能反映出一定趨勢。二者都有創造主要價值的個險渠道,但移動互聯趨勢不可擋,傳統險企要在平衡好個險業務利益的同時,擁抱新的市場和客戶群,做到未雨綢繆。不過,這兩家機構布局互聯網壽險,可能會有不同條件和考慮,定位和內容也不一定相同。
國壽的互聯網壽險棋局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人壽擬籌建一家互聯網壽險公司,由其副總裁詹忠牽頭負責。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國壽互聯網壽險公司的籌備組已成立。
中國人壽集團新管理層的改革動作不斷,中國人壽籌備互聯網壽險公司一事只是其中之一。目前比較受關注的還包括,中國人壽內部組織架構大調整,涉及總部和分公司層面;同時,還擬籌備國壽健康險公司,而此前,國壽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已于7月揭牌。
據其內部人士介紹,國壽健康險和國壽健康產投都是醞釀多年未有結果的公司,而中國人壽集團新領導上任不到一年就明顯推進。由于近期動作不斷,國壽的互聯網壽險公司籌建,被認為是其“三定”和人事變化的一部分。
平安否認籌建
互聯網壽險公司
除國壽外,市場傳言稱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人壽也一直籌謀專營壽險互聯網業務,可能成立獨立子公司。不過,證券時報記者向平安方面了解互聯網壽險公司籌建情況,但平安回復稱并沒有這方面計劃。此前,平安已就專營壽險互聯網業務論證、探索多年。
記者獲得的比較確切的信息是,平安目前主要是將原來幾個業務板塊按照同質性整合在一起,主要包括原來的電銷業務、線上區拓業務(老客戶開發)、網銷業務、同學會業務(離職業務員的服務平臺)四個業務板塊,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技術整合能力。
據悉,上述業務已經在運行,分散在各子公司。平安互聯網壽險板塊的主要工作是將上述業務進行整合集中。
目前,參與推進壽險互聯網業務的三名主要干將分別來自集團、財險、壽險公司。
有業界人士分析,平安是保險業最早接觸互聯網的公司之一。近年該公司“科技”戰略十分堅定,各個子公司都朝這個方向轉。以平安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如果真要做互聯網壽險公司,可能早就已經成行。如今的動作,可能只是處于前期或相對基層的動議安排,最終能否上升到高層并開花結果,還有不確定性。
保險業內解讀差異較大
對于國壽和平安布局互聯網壽險,保險業內解讀不同。
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解,因為經過近幾年的實踐,互聯網壽險被證明似乎是不可行的,而且目前互聯網并非風頭正勁時期。而更多人的解讀是,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之后,業務線上趨勢不可擋,這是大公司要迎合趨勢又必須兼顧目前利益的選擇。
國華人壽總裁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互聯網保險業務增長非常快,雖然代理人渠道目前還是中國保險消費的主渠道,而且是銷售保障性、復雜性產品的主渠道,但未來互聯網渠道是否會改變這種態勢,值得期待。
業內認為,如何將互聯網策略落地,不僅關系到公司戰略布局,也關系到與傳統渠道的平衡問題。從目前的國壽和平安壽險,主要依靠代理人渠道和銀保兩大渠道,再開拓互聯網渠道業務,渠道之間的利益很難平衡和打破。但如果新開一家主體,作為互聯網壽險的主要產品供給方,可能會更好協調和處理。
“如果是為了將來去中介化、去營銷渠道化做準備,有點革自己命的味道。”一位在大型險企工作多年的人士稱,平安和國壽目前的利潤和價值主要是代理人隊伍創造的,做互聯網業務,靠網上銷售,舍棄百萬代理人隊伍,首先就是要革自己的命。
對整個行業來說,比行業巨頭籌備互聯網壽險公司影響更大更深遠的,是各類壽險業務的互聯網地區銷售限制放開,目前相關政策已經討論一年有余。如果把產品業務在互聯網上銷售的區域限制放開,就意味著具有了互聯網壽險公司的含義,各家壽險公司也都有互聯網化的能力,相當于站在了同一起跑線,這會更利好中小險企和新公司。而對于擁有線下機構網點和隊伍資源的大公司而言,傳統的優勢則有可能會變為負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