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1日報道,在中國,代購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做法,商家充當中間人在國外購買化妝品或嬰兒配方奶粉,然后回國內轉賣。
報道稱,近日,中國八個政府部門聯合發起“網劍行動”,準備在未來6個月內嚴格執行中國新的電子商務法。從假冒偽劣商品到誤導性的網絡廣告,這項于今年1月生效的法律的管轄范圍甚廣。它要求包括代購在內的網上轉售商家必須在中國稅務部門登記——這將擠壓甚至消除這些商家的利潤空間。
報道認為,這對于韓國和日本經常被代購光顧的化妝品公司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據高盛公司說,代購貢獻了韓國免稅店營業額的70%左右。中方打擊此類貿易可能意味著,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公司和品牌——比如擁有雪花秀和蘭芝等品牌的韓國愛茉莉太平洋公司、日本的資生堂等——的銷售增速將放緩。
從長遠來看,如果這些品牌能夠通過更正規的渠道接觸到中國消費者,比如通過它們位于中國的商店或跨境電商(政府規定消費者個人每年購買的免稅跨境電商商品總額不得超過2.6萬元人民幣)來售賣產品,那么它們也許不會受到太大沖擊。許多品牌已經在利用這些渠道,而中國更嚴格地執行電子商務法可能會加速這種轉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