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逐漸顯現,互聯網人身險市場發展進入瓶頸期,規模保費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
高增長互聯網健康保險業務是亮點
中國保險協會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繼2017年互聯網人身險規模保費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2018年互聯網人身險市場規模發展勢頭持續放緩,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193.2億元,同比下降13.7%。
互聯網人身險市場保費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被市場認為其“線下”到“線上”轉移的發展方式已進入瓶頸期。
從具體險種來看,2018年互聯網健康保險業務持續高速增長,人壽保險、年金保險和意外險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互聯網人壽保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收入675.4億元,同比減少124.2億元,降幅15.5%。但人壽保險仍為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主力險種,在互聯網人身保險年度累計規模保費中占比為56.6%,年金保險為第二大互聯網人身保險險種,在互聯網人身保險年度累計規模保費中占比為28.3%,互聯網年金保險2018年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337.8億元,同比減少123.6億元,降幅26.8%。
健康險業務得以迅猛發展,2018年,互聯網健康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收入122.9億元,同比增長108.3%,健康險在互聯網人身險中的比重首次突破一成至10.3%。
集中化網銷規模保費占比普遍較高
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市場集中化程度較高,數據顯示,2018年開展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公司中,建信人壽以294.5億元的規模保費繼續位列首位。此外,規模保費位列前十名的公司還有國華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平安人壽、弘康人壽、農銀人壽、國壽股份、光大永明人壽、合眾人壽及平安健康,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100.4億元,占互聯網人身險總規模保費的92.2%。
面對互聯網人身險市場規模增長勢頭的放緩,在業內人士看來,產品缺乏創新、結構單一,各保險公司的業務同質化現象嚴重。另外,保險科技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技術門檻和附加值較低的運營管理和銷售管理等初級環節,在產品研發定價及風險管理等對于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環節則有待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