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網貸機構風險防范及穩妥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銀監會《網貸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及時、完整地做好機構基本信息、運營信息、項目信息、重大風險信息等相關信息的披露工作,并定期向金融監管部門及協會報送信息。同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召開網貸機構座談會,要求要勇于承擔維護社會穩定和金融穩定的責任,不跑路、不失聯,經營上遇到困難的,主動和監管部門及公安機關進行溝通,妥善有序退出。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但也要認識到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存量風險尚未完全消化,增量風險時有發生,單點風險爆發可能性較大。未來一段時間對互金行業的監管仍將從嚴,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亟待提速。與此同時,互金行業尤其是網貸行業的形象亟待重塑,從業人員培訓和投資者風險教育也需更加重視。
強化風險預警功能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專項整治以來,共有5074家從業機構退出,不合規業務規模壓降4265億元。從互聯網金融協會掌握的統計數據和監測結果發現,大量不具備經營條件的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活動,存量機構違法違規業務規模明顯壓降。”
“雖然專項整治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應清醒地意識到,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存量風險尚未完化,增量風險時有發生,單點風險爆發可能性較大。防止亂辦金融、亂搞創新的監管體制機制尚未健全,違法違規活動反彈壓力不小,監管合力尚待進一步形成。”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坦言。
李東榮表示,下一階段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將進一步強化風險預警功能,為行業發展和監管部門提供數據支持和治理依據。同時,致力于推進互聯網金融市場參與者素養和能力的提高,做好消費者教育和風險提示。健全行業自律約束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行業形象亟待重塑
多數專家和互金業內人士認為,在金融嚴監管大背景下,互金行業將迎來一段比較“慘烈”的行業重組整合時期,全行業尤其是網貸行業形象亟待重塑,投資者信心恢復也需要一段過程。
浙江省互聯網金融聯合會聯合主席賁圣林表示:“2015年是網貸行業數量的最高點,最高時差不多有一萬家。‘曝雷’實際上是因為行業產能過剩,數量過大。同時,在市場出清‘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未來一段時間也會有平臺主動退出和理性退出。”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看來,當下確實到了市場出清階段,網貸行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未來行業整合與重組是必然趨勢。近期監管各方已逐漸形成共識,過去存在幾千家的狀況是不太正常的。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處在行業發展波動期,不少網貸平臺正通過多重手段增強實力,共渡行業難關。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6月國內互聯網金融平臺融資金額高達989.76億元,環比上月翻了16.4倍。從融資數量來看,6月共發生90例融資事件,環比增長167%。
分析人士指出,6月互聯網金融平臺融資熱度大幅回溫,是資本方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肯定。對于當前負面情緒較多的行業環境,也是一大利好,表明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比如,近日PPmoney萬惠集團宣布C輪融資總金額為6億元人民幣,超過此前A輪、B輪融資總和。愛錢進7月16日對外宣布其注冊及實繳資本由此前人民幣2億元增至人民幣5億元,進一步夯實平臺資金實力與風險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