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電力轉型帶動儲能需求高速增長,政策刺激下儲能裝機有望迎來快速放量。
1)新能源發電有望帶動儲能產業同步實現快速增長。新能源發電存在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缺陷,需要儲能系統介入調節,起到電力調峰、平滑發電出力、系統調頻、備用容量等作用。短期內政策刺激力度較大,配儲的比例通常為10%-15%之間。
2)發電側儲能裝機量測算:機械儲能用于大規模能量吞吐場景,常用于發電側儲能。跟據我們測算,國內發電側的儲能需求,2021年為134.37GW、2025年達198.46GW、2030年達301.00GW。抽水蓄能累計裝機量2025年有望達到62GW,2030年有望達120GW,2021-2030年CAGR為13.77%;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量2025年有望達到47.15GW,2030年有望達150.90GW,2021-2030年CAGR為43.83%。
抽水蓄能:兩部制電價改革推進市場化,利潤空間有望迎來提升,有望拉動投資638億元/年。
1)抽水蓄能技術較為成熟,是大規模調節能源的首選儲能方式。抽水蓄能核心設備為水輪發電機組,近年來國產化率快速提升,2021年投產的水輪發電機組國產化率已達87.5%;國內水輪發電機組市場呈雙寡頭格局,哈爾濱電氣與東方電氣幾乎各占有50%的市場份額。
2)兩部制電價模式下,抽水蓄能項目收益率較為可觀。兩部制電價由容量電價、電量電價兩部分組成。以華東天荒坪項目為例,該項目總投資額71.18億元,裝機容量180萬kW,年回收現金流6.46億元,投資回收期11.01年,項目IRR約為8.77%。
3)抽水蓄能投資額測算:抽水蓄能電站平均投資成本約為55億元/GW。預計2022-2025年間,平均每年總投資額為335.91億元/年,其中機電設備的市場空間為87.57億元/年;2026-2030年間,平均每年總投資額為638.00億元/年,其中機電設備的市場空間為166.33億元/年。
壓縮空氣儲能: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商業化推廣蓄勢待發。
1)效率與成本已和抽水蓄能相當,初具大規模商業化條件。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不依賴化石燃料、效率較高,已初具大規模商業化條件。目前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效率能夠逼近75%,造價約5000-6000元/kW,效率、成本已經和抽水蓄能相當(抽水蓄能:效率79%、成本5500元/kW)。目前國內壓縮空氣儲能正在規劃建設的項目共有19個,規劃總裝機量達到5.38GW。
2)壓縮空氣儲能上游核心設備包括空氣壓縮機、透平膨脹機、蓄熱換熱系統等,主要參與企業包括陜鼓動力、金通靈、沈鼓集團、杭氧股份、川空等。我們預測2025年壓縮空氣儲能裝機量達到6.75GW,2030年達到43.14GW。
建議關注:
1)東方電氣:國內發電設備制造領先企業,2021年水輪發電機組產量達到8101MW,市占率43.89%,受益抽水蓄能放量的核心標的。
2)陜鼓動力:國產大型透平設備龍頭,在國內空分壓縮機市場市占率達到82%,2022年與中能建數字科技集團簽約,在壓縮空氣儲能開展合作。
3)金通靈:與全球壓縮空氣領軍者中科院熱物理所合作緊密,壓縮機、膨脹機等產品已經在壓縮空氣儲能項目中完成中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