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經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4.2萬億元,同比增長1.2%,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海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海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限,市場主體活力明顯下降。但隨著6月份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加之國家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的落地實施,我國海洋經濟繼續穩步增長,發展韌性持續顯現。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沖擊,我國海洋經濟表現出強勁韌性和發展潛力。
海洋傳統產業呈現恢復態勢 海洋旅游業未來或將觸底反彈
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4%、12.4%。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0.1%、3.0%;海洋客運量同比下降41.7%,降幅較1-5月收窄2.9個百分點;海洋貨運量同比增長1.4%,增幅較1-5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全國新承接海船訂單同比下降18.9%,降幅比1-5月收窄4.8個百分點,高端船舶LNG船的新承接規模達我國歷史最高水平;海船完工量、新承接和手持訂單量等三大造船指標持續保持世界第一;重點監測的海洋旅游企業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占比超過7成,但調研顯示有超過8成的受訪者在未來3個月有海洋旅游出行意愿。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勢頭總體良好 下半年企業信心增強
調研顯示,57.7%的海洋新興產業企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67.7%的企業預期全年營業收入實現增長。沿海地區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近20%,但受海上風電補貼政策2021年底到期影響,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同比下降83.1%。
海洋領域融資規模呈增長態勢 企業融資需求強烈
22家海洋領域IPO企業完成上市,融資規模5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0%,占全部IPO企業融資規模的16.2%。藍色100股票指數呈止跌回升態勢,截至6月末,總市值為14939億元,指數較上年末下跌6.0%,同期滬深300下跌9.2%。調研顯示,分別有43.9%、59.1%的企業提出信貸融資、海洋保險需求。
海洋對外貿易增勢良好 涉海產品進出口額漲跌互現
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8.2%,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3.1%,進口同比增長11.5%。水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2.3%、船舶同比下降15.8%、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同比下降19.2%。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