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電力市場改革全面提速的一年,除已啟動的14個試點地區外,其余地區也將盡快開展現貨市場建設。同時,綠電儲能等新主體相關交易細則、頂層改革文件均已下發。我們認為,市場化改革提速使綠電儲能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將出現明顯的邊際變化,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遇。
電力市場功能逐漸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初顯中長期市場作為市場基石并起到控價作用,現貨市場提供價格信號并發揮調峰功能,輔助服務市場為電能質量治理與備用應急能力定價,省間電力市場聚合全國資源進行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未來還將有容量市場作為全社會用電保險,并在電力金融市場中進行電力資產管理與交易風險對沖。
碳市場已步入正軌,電碳傳導體現綠電價值
碳排放市場建設碩果累累,雙碳目標將促使納入更多行業、實施有償遞減配額,碳價有巨大上行空間。對比歐洲80-90EURO/t碳價,我國50元/t的碳價有10倍O增2/M長Wh空進間行,測按算綠,電則減對排應0綠。8電77環tC境溢價約為0.49元/kWh-0.55元/kWh,增長空間巨大。歐洲碳中和也僅處于初期,碳減排驅動下,未來全球的碳價增長潛力均較大。綠電運營商作為碳產品的生產制造商,也將具備很大的增長潛力。
儲能運營商承接綠電價值再分配
相比于綠電運營商主要賣“碳”,儲能運營商將承接其大部分賣“電”的能力,并獲取相應的報酬。獲取報酬的主要途徑為輔助服務以及電力現貨市場。根據《南方區域新型儲能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廣東省新型獨立儲能調峰補償價格為0.792元/kWh,已超過廣東綠電交易中長期電價,并大幅超過抽水蓄能的度電成本。隨著綠電滲透率的提升,儲能運營商尤其是抽水蓄能運營商的盈利能力還將不斷強化。
雙碳目標下碳市場、電力市場、綠電、儲能之思辨雙碳目標需要付出成本,經濟發展或需要降低成本,矛盾之下,未來大致有三種情景:1)碳市場全面提速,碳價格充分體現環境溢價,綠電價格上浮明顯,依靠電力市場再分配給儲能,儲能商業模式打通,裝機迅速發展,賣碳賣電互不耽誤;2)碳市場發展緩慢,綠電消納行政成份大,主要通過提高調峰補償或儲能容量價格刺激儲能裝機,環境溢價將跳過綠電直接體現在儲能補償之中;3)慎重提升終端成本,儲能裝機緩慢,綠電消納困難,雙雙增長乏力。調和矛盾的重要途徑包括:1)開發低成本快裝機儲能技術;2)電網柔性互聯,以空間換時間;3)綠電降本提效,開發新型技術。
投資建議:
綠電運營商建議關注全國性龍頭三峽能源、龍源電力,以及較發達省份區域性龍頭,如江蘇新能、浙江新能、中閩能源等;儲能運營商建議關注抽蓄巨頭文山電力、抽蓄新兵湖北能源、以及固體重力儲能先鋒中國天楹。
風險提示:
1) 市場建設緩慢;2) 電力交易價格風險;3)電力需求放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