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傳感器是把非電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并向汽車傳遞各種工況信息的裝置,是實現汽車智能駕駛的核心硬件。根據信號來源的不同汽車傳感器可分為車身感知傳感器和環境感知傳感器。車身感知傳感器遍布汽車全身,被廣泛應用于動力系統、底盤系統、車身系統,實現對汽車自身信息的感知并作出決策、執行,是汽車的“神經末梢”,目前發展較為成熟,以MEMS傳感器為主。環境感知傳感器捕捉外界信息并提供給汽車計算機系統用于規劃決策,主要包括激光雷達、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是汽車之“眼”,是未來無人駕駛智能感知系統的基礎。在自動駕駛的層級結構中,汽車傳感器處于感知層,產品附加值高,是實現單車智能駕駛的核心硬件。
駕駛自動化水平升級有望開啟中國汽車傳感器行業千億市場,2021-2025年CAGR達39%。目前駕駛自動化水平不斷升級的趨勢已經顯現,2022年5月奔馳L3級智能汽車的量產標志著汽車行業開始步入自動駕駛階段。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與駕駛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環境感知傳感器單車搭載數量有望持續增加,激光雷達或為車載環境感知傳感器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車身傳感器中適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電磁類傳感器占比有望提升,用于高精度定位的車載組合導航系統或為車身傳感器市場的主要增長點。我們預計2025年全球與中國汽車傳感器行業市場有望達到2121/1004億元,2021-2025年CAGR達34%/39%,其中全球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車身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502/388/248/568/416億元,2021-2025年CAGR達133%/33%/29%/28%/17%,中國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車身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258/196/97/285/168億元,2021-2025年CAGR達152%/32%/30%/37%/19%。
汽車傳感器產業鏈條機遇與挑戰并存,國內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在汽車傳感器各個應用領域中,激光雷達市場主流方案為混合固態,固態化、芯片化架構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產業鏈方面國內在模擬芯片與FPGA主控環節存在一定差距;毫米波雷達技術壁壘較高,國內廠商當前已在整機和SOC芯片領域實現突破;車載攝像頭CIS成本占比超50%,中國廠商已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超聲波雷達發展較為成熟,當前已實現國產化,上游芯片環節仍存在差距;MEMS傳感器封測成本通常占總成本一半以上,設計制造與國外差距明顯,封裝環節通常由傳統IC封裝企業代工,國內較為領先。
行業評級及建議關注個股:在自動駕駛目標驅動下,智能汽車數量、單車搭載傳感器的數量有望增長,各類汽車傳感器均有望受益,我們認為汽車傳感器行業的收入與利潤有望增長,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激光雷達領域建議關注炬光科技、長光華芯、光庫科技、舜宇光學、天孚通信、騰景科技、永新光學、藍特光學、水晶光電、安路科技、紫光國微、均勝電子、萬集科技、聯創電子、騰景科技;毫米波雷達領域建議關注經緯恒潤、德賽西威、華域汽車;車載攝像頭領域建議關注韋爾股份、舜宇光學、宇瞳光學、歐菲光、格科微;超聲波雷達領域建議關注德賽西威、奧迪威;車身MEMS傳感器領域建議關注蘇奧傳感、保隆科技、漢威科技、四方光電、敏芯股份、賽微電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