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制造業景氣邊際改善,看好后續需求回補
5月PMI收于49.6%,較上月升2.2pct,疫情緩解下制造業景氣邊際改善,主要系:1)物流情況的改善,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5月反映物流運輸不暢的企業比重較4月下降8%;2)上海復工復產后,汽車和半導體等產業迅速復蘇;3)港口秩序恢復后出口反彈,5月出口同比+17%,高于市場預期。
疫情緩解后工業部門恢復速度較快,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0.7%,高于4月的-2.9%,制造業同比轉正是主要的邊際變化。由于上海等地加速復工復產,此前最大的拖累汽車制造業的同比跌幅顯著收窄,5月汽車產量同比-5%(較4月的同比-44%有較大回升),環比+55.5%,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108%,環比+42.2%。此外在穩外貿政策的支持下,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制造、化學原料及制品以及電氣機械成為5月制造業回暖的重要因素。
1-5月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0.6%,5月單月同比+7.1%,高于4月的+6.4%,主要由汽車、電子、電氣機械、醫藥等新興產業投資拉動。1-5月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依舊領跑制造業,同比+24.9%。
5月制造業景氣度回升好于市場預期,我們認為目前還主要體現在供給端的快速修復。6月疫情蔓延基本得到控制,隨著各地在疫情防控上更趨靈活,我們預計經濟將迎來供給修復+需求回補的雙重驅動,同時地方政府更加注重本地經濟復蘇,工業生產的反彈會加快,板塊景氣度有望進一步回升。
工業機器人:鋰電池等新能源行業需求有望支撐工業機器人銷量
1-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16.6萬臺,同比-9.4%;其中5月產量3.7萬臺,同比-13.7%,環比+12.5%,環比4月已有改善。從頭部企業訂單來看,以ABB/KUKA/雅馬哈為例,5月訂單分別同比+22%/+28%/+14%;環比+2%/+12%/+83%。盡管在疫情影響下,機器人頭部企業訂單仍維持同比增長,呈現出明顯的韌勁。從下游領域來看,鋰電、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等新興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長,而3C、一般工業等受消費萎靡、大宗商品漲價影響,需求較為疲軟。從產品結構來看,協作、SCARA和大六軸機器人增速較快,主要系在鋰電新能源領域應用增多,小六軸機器人略有增長,而Delta機器人多用于消費領域,同比略有下滑。從競爭格局來看,疫情影響下國內品牌在交貨期方面相比外資有很大優勢,目前外資交貨期8-10個月,國內廠家常規交貨期是1個月,重負載機型2個月,這為國產替代帶來機遇。短期內疫情對Q2工業機器人的產銷均有影響,而往年Q2通常為銷售旺季,我們認為在下游剛需的驅動下,2022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旺季有望后置,疫情平復后行業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機床行業產銷承壓,國產刀具進口替代加速
從產量數據來看,1-5月金屬切削機床產量23萬臺,同比-8.7%,其中5月單月產量5萬臺,同比-18%,環比持平。機床行業產銷承壓主要原因系疫情沖擊影響,且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東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比較集中,停產以及物流不暢等困難給行業企業的運行普遍帶來較大影響。然而5月以來頭部企業銷量環比已有所修復,以北京精雕、山崎馬扎克和德馬吉森精機為例,5月銷量分別環比-2%/+31%/+5%。
刀具作為機床核心零部件,充分受益于進口替代。根據機床工具協會統計,2021年國內刀具行業市場規模達477億元,同比+13%;其中進口刀具份額為29%(同比-2pct),進口替代持續加速。短期來看目前歐科億、華銳精密等主要國產品牌訂單仍較為飽滿,排產周期在1-2個月左右(刀具為易耗品,正常排產周期為1個月),且主要原材料碳化鎢和鈷粉的價格較年初也有較大回落,刀具企業盈利能力向好。
投資建議:工業自動化推薦怡合達、綠的諧波、埃斯頓、國茂股份;刀具推薦歐科億、華銳精密、新銳股份;機床行業推薦科德數控、創世紀、國盛智科,建議關注海天精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