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勢頭,主要指標凸顯邊際改善。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4月份為下降2.9%;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2%,1~4月增長6.8%;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
對此,受訪經濟界專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隨著防疫形勢整體好轉和穩住經濟一攬子舉措的落地實施,5月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國民經濟運行整體呈現恢復向好趨勢,并預計未來伴隨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6月主要宏觀數據將進一步回升。不過,服務業和消費仍然偏弱,需要進一步落實落細穩增長政策。
國家統計局官網撰文也稱,5月份,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產需求逐步恢復,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主要指標邊際改善,國民經濟呈現恢復勢頭。
主要指標出現邊際改善
記者注意到,5月主要經濟指標都出現了邊際改善。首先,工業增加值增速轉正,略超市場預期。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4月份為下降2.9%;環比增長5.61%,有統計顯示這是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對此,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制造業回升成為主要拉動力量。三大門類中,制造業同比增長0.1%,大幅好于上月的-4.6%,復工復產進程加快以及出口增速回升,成為主要推動因素。”
展望未來,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記者:“由于國內工業體系完備、產業鏈完整、基礎設施完善等,工業制造業基礎較好,隨著短期疫情干擾因素減弱,國內交通物流、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加之能源商品保供穩價、融資支持措施,預計工業部門生產將加快恢復常態。”
其次,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數據顯示,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2%,增幅比前值回落0.6個百分點。在業界看來,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對經濟穩增長形成了支撐。
周茂華認為:“5月固定投資放緩,主要受房地產投資下滑,去年高基數影響。整體看,國內合理加大助企紓困和有效投資力度,效果正在顯現,基建投資動能增強,制造業投資繼續保持較高景氣,推動固定資產投資擴張,繼續發揮穩增長關鍵作用。但目前房地產市場繼續處于恢復階段,房企投資表現不夠理想,成為投資拖累項。”
記者還注意到,制造業投資與基建投資雙雙表現強勁。
在基建投資方面,1~5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6.7%,高于1~4月的6.5%,好于市場預期;單月同比增速由上月的3.0%回升至7.2%。
王靜文認為,5月以來,政策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專項債加快發行及落地使用,基建資金來源得到補充,基建投資作為穩投資抓手的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
在制造業投資方面,1~5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6%,低于1~4月的12.2%,基本符合預期。但單月同比增速則由上月的6.4%小幅回升至7.1%,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
王靜文告訴記者:“制造業投資增速邊際回升,一方面緣于終端需求邊際好轉,特別是出口保持韌性,基建投資持穩,對制造業投資產生正向拉動;另一方面則由于疫情對物流和供應鏈的擾動減弱,原材料漲幅放緩,企業面臨的成本沖擊相對減小。此外,政策繼續引導金融業加大對制造業支持力度,貸款利率水平持續下降,也有利于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
展望后期,周茂華認為,國內固定投資動能有望逐步增強。因為國內合理加大有效投資力度,積極推動專項債資金使用,加上能源商品保供穩價和重點項目融資配套政策支持,國內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速;國內需求回暖與助企紓困政策繼續助力制造業投資保持擴張;并且,隨著國內疫情影響減弱,經濟復蘇,各地因城施策加大穩樓市調控力度,房地產市場信心在逐步回暖,房企融資環境改善,有望帶動投資逐步回暖。
再次,消費降幅收窄。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認為,5月疫情沖擊減弱,社零降幅收窄;不過,受局部疫情擾動及居民消費心理偏于謹慎等因素影響,消費修復偏緩。
從趨勢看,周茂華認為,國內消費將逐步回暖。因為在周茂華看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生活加快恢復常態;國內就業恢復正常、儲蓄維持高位等,為消費支出提供堅實基礎;國內出臺大宗商品消費支持政策,不少省份出臺消費券等活躍當地消費市場。
未來需落實好穩經濟措施
在政策上,周茂華認為,這需要做好三個方面:一是落實落細已出臺助企紓困和穩增長政策措施,讓政策紅利加快釋放;二是國內提升防疫效率,為消費加快恢復營造良好氛圍環境;三是落實好已出臺的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支持外貿高質量發展。
“貨幣政策整體仍將保持偏松格局,貨幣環境繼續為經濟復蘇提供有力支撐;國內繼續通過總量+結構+改革,在確保貨幣適度增長,市場主體不缺錢的同時,優化信貸和融資結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和新興領域支持力度,提升政策質效。”周茂華說。
王靜文還表示,從5月數據來看,在各項政策支持之下,經濟正在緩慢走出低谷,三重壓力中的“需求收縮”和“供給沖擊”都有好轉,但“預期轉弱”則有待進一步改觀。如果要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穩住經濟大盤,還應從穩定預期角度加力。
由此王靜文建議,應盡可能減少疫情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同時,要推動穩經濟政策再細化再落實,進一步釋放政策效應。此外,要注重穩定外資和民企信心。
在王靜文看來,外資和民企是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同時也對政策變動最為敏感,最容易發生預期波動,所以需要予以特別關注。
在外資方面,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舉措,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整體上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近期防疫形勢整體好轉,對經濟活動的限制減弱,隨著穩住經濟一攬子措施落地實施,實體經濟也出現一定好轉跡象。但也要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俄烏沖突、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等影響下,全球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經濟仍然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尤其是總需求不足,消費仍然偏弱,就業壓力較大。
因而溫彬指出,下一階段,要落實好穩住經濟一攬子措施,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加大力度提振內需,做好對困難領域、行業和人群的紓困,加大對就業的支持力度,盡快使市場主體扭轉預期,增強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國家統計局官網撰文也表示,下階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力推動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恢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