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下,圍繞城市群進行戰略布局必將成為企業租戶和投資者投資的共性選擇和大趨勢。”5月26日,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李倩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未來五大城市群商業地產投資機會有望加速提升,各房地產物業類型將呈現多元化、多層次機會。前瞻性的城市群戰略布局將為企業和投資者帶來多元化收益。
同一天,聚焦中國五大城市群,仲量聯行發布了《中國5強:從世界級城市到世界級城市群》白皮書,解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五大城市群的發展機遇,以及不同區位城市中商業地產領域所蘊含的多元投資機會。
優質資源匯聚五大城市群
白皮書指出,作為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過去十年間,五大城市群已形成高效交通路網串聯中心城市及周邊地級市及區縣,而縮短的距離也帶來了經濟水平的明顯提升。
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例,五大城市群的發展與2010年相比,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城市增長迅速,新增城市較為集中地出現在五大城市群中,白皮書指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五大城市群的聚集效應愈發明顯”。
此外,市場驅動顯然是推動中國五大城市群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更為重要的因素。
白皮書數據顯示,從市場主體來看,A股主板市值超千億公司中,超過80%都位于五大城市群,目前已報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中,也有超過六成位于五大城市群。
而在科技創新和教育方面,五大城市群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全國總支出的比重超過七成,超九成獨角獸企業分布在五大城市群;全國39所985院校中,五大城市群就占了28所。
“人口、教育、財富等優質資源的持續涌入,為五大城市群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5月26日,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姚耀總結說,城市群已經成為連接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
商業地產投資機會多元化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五大城市群出現了差異化發展的趨勢。
例如,長三角科技創新能力全國領先;大灣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功能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內陸開放、西部大開發中占據重要的戰略支點地位;長江中游城市群則憑借優質的高校資源和宜居宜業的城市優勢,為城市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而更多的機遇也在不斷出現。例如,在商業地產市場方面,白皮書提到,在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下,未來五大城市群商業地產市場正蘊含著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資機遇。“在城市群發展過程中,核心城市憑借其商貿、交通、創新、人才等資源優勢,形成產業和人口資源的進一步聚集。”姚耀指出。
“五大城市群中的主要核心城市將在支撐傳統的辦公樓和零售地產市場的同時,催生產業園區、長租公寓和養老地產等新興投資機會;周邊衛星城則將承接需求外溢,物流地產將迎重大利好,包括工業廠房、數據中心和養老地產。”姚耀表示,隨著各物業類型的需求進一步演進,五大城市群將推動商業地產投資機會愈發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盡管目前上海商業地產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但仲量聯行方面依然給出了樂觀的判斷。
仲量聯行華東區董事總經理張靜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以辦公樓市場為例,短期內疫情的爆發將影響辦公樓租賃活動以及地產決策,預計短期內新增租賃需求或將轉弱,租金表現也將面臨壓力;而對于零售地產而言,疫情沖擊之下,零售品牌的擴張速度短期內可能放緩,市場整體租金及空置率可能承壓。
不過,張靜樂觀地表示:“長期而言,上海經濟基本面仍保持韌性,市場具備在疫情影響趨緩后穩步復蘇的基礎和動力,這也將帶動市場租金再次企穩回升。”張靜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相信在社會生活回歸正軌后,零售市場會快速復蘇,業主和品牌方長期看好上海零售市場的發展不會改變,其長期的投資和擴張計劃也不會受到疫情的短期影響而改變。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盡管因疫情市場仍處停滯狀態,但近期上海寫字樓市場迎來一筆大宗交易。5月21日,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600295. SH,下稱“鄂爾多斯”)宣布,擬與其控股子公司電力冶金集團購入上海靜安區蘇河灣板塊的寫字樓及其地下210個停車位,物業總面積為4.54萬平方米。根據公告,鄂爾多斯此次在上海買入的寫字樓和車位總價值約26.7億,給目前受疫情影響的上海商辦市場注入不少活力。
關鍵詞: